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来源 :汕头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orygw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术前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结果与术后视力的关系。
  方法:选取2019年5月至2020年1月于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行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58例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入组患者于术前行白内障常规检查、OCT以及mfERG检查,以术后1个月最佳矫正视力为标准,分为视力改善不佳组(<0.5)和视力改善良好组(≥0.5),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Mann-WhitneyU检验分析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眼轴长度、黄班中心凹厚度、1环~5环P1波反应密度、P1波峰时、N1波峰时是否与差异,再对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筛选出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然后使用ROC曲线评估术前检查指标对术后视力改善的预测价值。
  结果:本研究中入组患者的平均年龄为62.69±10.03岁,其中男性14例,女性44例,术后1个月视力改善不佳组18例(31%),视力改善明显组40例(69%),经t检验和卡方检验两组间在年龄、性别、术前眼底照模糊度分级、术前最佳矫正视力均没有统计学差异,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眼轴长度、黄斑中心凹厚度、1~4环P1反应密度、2环~3环P1峰时、3环~4环N1峰时均是评估术后1月视力改善的影响因素(P均<0.05),进一步把这些有统计学差异的因素,纳入到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中,结果显示仅1环P1波反应密度、2环P1波反应密度是预测术后1月最佳矫正视力改善的独立因素。1环P1波反应密度的ROC曲线下面积(AUC=0.831,95%CI0.710-0.917)最大,约登指数为0.639,其对应的临界值为69.7nv/deg2,相应的灵敏度为75%,特异度为88.89;其次为2环P1波反应密度(AUC=0.750,95%CI0.619-0.854),约登指数为0.425,其对应的临界值为33.80nv/deg2,相应的灵敏度为92.5%,特异度为50.00%;眼轴(AUC=0.687,95%CI0.552-0.802),约登指数为0.381,其对应的临界值为30.44mm,相应的灵敏度为82.50%,特异度为55.56%;以及黄斑中心凹厚度(AUC=0.678,95%CI0.542-0.795),约登指数为0.389,其对应的临界值为137.00μm,相应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38.89%。
  结论:在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中,术前mfERG1环及2环P1波反应密度与术后视力具有相关性,可能能够作为评估患者术后视力的指标。
其他文献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分析血清胃蛋白酶原I(PG I)、胃蛋白酶原II(PG II)、PGI/II(PGR)、胃泌素-17(G-17)水平与不同胃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的相关性,探讨PG、G-17检测在胃癌前疾病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2018年4月~2018年10月在甘肃省陇东地区胃癌(GC)高危人群中行GC筛查的415例为研究对象。根据胃镜及病理检查结果分组:①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NAG)组(对
学位
目的:探讨射血分数保留(HFpEF)与减低心力衰竭(HFrEF)患者肺动脉压及右心结构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方法:新诊断心力衰竭患者619例,其中HFpEF461例、HFrEF158例,观察其临床特点、肺动脉压以及右心结构的改变。  结果:HFrEF组NYHAⅢ-Ⅳ级比例(83.7%比61.6%)、肺动脉高压患病率(77.2%比61.0%)高于HFpEF组;不同右心结构参数异常率HFpE
学位
学位
学位
目的:心肌损伤生物标志物是一组应用广泛、技术成熟、优点众多、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十分重要的检测项目,此类检测项目在临床上具有检查时间急、标本相对孤立、项目多且内在逻辑关系复杂、项目跨平台检测等特点。人工审核报告存在一定局限性,很难在紧急情况下全面把控各个环节,低级错误时有发生。自动审核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按照制定好的规则对检测结果进行审核,筛选出违反规则的数据并予以警示,达到快速准确的目的。本研究目的是
学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