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离散相荷电的气溶胶实时测量及深度净化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ffb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然界及工业生产活动中存在诸多物相混合的流动体系,以其物相所占体积比例,包含离散相及连续相。相比于连续相,离散相荷电在气溶胶体系测量、净化等领域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本文首先基于离散相单极扩散荷电原理,研究气溶胶粒子形貌、表面积浓度及体积/质量浓度的实时测量,开发一种低成本、轻便可携带、具备1s时间分辨率优势的模型仪器,以填补现有测量仪器的不足。其次,基于细颗粒电晕荷电及微米液滴感应荷电特性,研究不同流动状态下离散相荷电条件、操作参数及颗粒自身特性等对气溶胶净化效率的影响,阐述离散相荷电是传统湿式除尘低耗改造、深度净化气溶胶的重要方法。
  首先,采用不同实验装置分别研究无外电场影响下细颗粒单极扩散荷电特性、外电场存在下单极电晕荷电特性以及微米液滴感应荷电,并与相应经典荷电理论做对比。研究发现在无外电场存在下,颗粒形貌对单极扩散荷电有重要影响,粒子结构越松散,分形维数越小,对应颗粒荷电量越大。在相同迁移直径下,基元粒子尺寸对点接触形式下的聚集体表面积及扩散荷电量都有一定程度影响,且这种影响随迁移直径增加而有增强趋势;当迁移直径大于100nm时,相同直径下基元粒子尺寸较大的聚集体对应较高的单极扩散荷电量。在外电场影响下,相比飞灰颗粒,复杂形貌的碳黑颗粒进一步获得更多电荷。在感应荷电条件下,微米液滴荷电量的关键影响因素是操作参数,如荷电电压及喷雾量,实验结果与半经验理论模型有较好的一致性。
  基于无外电场影响的单极扩散荷电原理,以喷射型荷电器为主,结合两组离子捕集器及静电计,构造一种能够实时监测气溶胶的模型仪器。采用该模型仪器能获得不同离子捕集器电压下的两组仪器灵敏性参数值,并线性加权获得一组最优灵敏性参数值,以此关联目标量。经由单分散颗粒校正之后,该模型仪器被多分散颗粒验证,并与扫描电迁移率分析仪(SMPS)进行对比。研究表明,该模型仪器能够精确测量球形颗粒表面积浓度,其结果与SMPS同步测量值的平均差距小于8%。在归类非球形颗粒基础上,该模型仪器也能实时测量多种分形维数下的聚集体/烧结体表面积浓度、体积浓度/质量浓度,而现有仪器不能实现上述功能。在对原始SMPS数据修正之后,两种仪器对非球形颗粒表面积浓度测量的平均差距小于10%,对体积浓度/质量浓度测量的平均差距不超过30%。相比SMPS,该模型仪器的突出优势是经济性好、轻便可携带,具备1s时间分辨率测量功能且可应用于现场测量。
  基于离散相液滴荷电,利用无量纲净化理论分析不同模型参数对气溶胶净化效率的影响,并实验研究蠕动流下气溶胶净化的基础特性。研究表明离散相液滴荷电对油颗粒及盐颗粒捕集效率都具有增益效用。相比之下,憎水性颗粒(DEHS油颗粒)的静电增益作用更大,实验条件下DEHS颗粒最低捕集效率从38%提升到82%,同时可增强湿式除尘装置的运行稳定性。对比球形颗粒,聚集体颗粒在液滴表面的沉积速率较大,而液滴荷电能弱化颗粒形貌带来的捕集效率差异。对比微米级颗粒,液滴荷电对亚微米颗粒的增益作用最明显,同时极低的颗粒浓度可减小离散相相间碰撞概率,因此电场力对亚微米颗粒捕集的最大增益发生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实验结果与模型预测趋势在亚微米及微米尺度内都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基于固相颗粒电晕荷电及液滴感应荷电,实验研究湍流场下离散相荷电种类、操作参数及气相温度对不同类细颗粒物捕集效率的影响,并与电晕场主导下的湿法电除尘进行对比。实验结果发现传统湿式除尘器对碳黑颗粒的捕集效率低于飞灰颗粒,表明颗粒亲湿性在与颗粒形貌的竞争过程中占据优势。然而,离散相荷电对碳黑颗粒的净效率增量却明显高于飞灰颗粒。液滴感应荷电条件下碳黑颗粒的最大净效率增量为60%,而相同情况下飞灰约为40%。相比液滴感应荷电,颗粒电晕荷电的增效作用较弱。研究还表明气相温度升高有助于增强亚微米颗粒在液滴表面的沉积,然而与离散相荷电相比为次要因素。此外,通过与电晕场主导的湿法电除尘器相比,表明以液滴感应荷电为主导的净化方法不仅能显著提高颗粒捕集效率,还能较大幅度减少能耗。
  在固液离散相同时荷电条件下,采用耦合udf程序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湍流场中单个荷电液滴附近的微米颗粒运动轨迹、碰撞效率及沉积特性。结果表明湍流扩散使颗粒运动轨迹变得发散、不再唯一,但并不能使颗粒的迁移方向完全背离主流方向。在库伦力作用下,颗粒开始在液滴背部沉积,但随颗粒初始位置的增加而有所弱化。在边界层稳定流动下,库伦力作用对较小粒径颗粒的沉积效率有明显影响。然而在边界层分离流动下,惯性碰撞作用对颗粒-液滴碰撞具有决定性影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库仑力作用。在单荷电液滴数值模拟基础上,结合无量纲化理论预测了群荷电液滴下湍流气溶胶净化效率。通过实验对比,表明该复合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气溶胶净化效率的变化趋势,有助于静电增强型湿式除尘器的设计及应用。
其他文献
蓝藻水华在世界范围内的频繁暴发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伴随其产生的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s,MCs)对水生生物的生长、发育构成了极大威胁。大量证据表明,MCs不但是典型的肝毒素,还具有明显的神经毒性,可对鱼类神经系统产生不利影响。为了系统评估MCs引发的鱼类神经毒性效应,本研究选取MCs中毒性最强、分布最为广泛的异构体微囊藻毒素-LR(MCLR)作为实验材料和模式生物斑马鱼(Danio
循环冷却水水质会影响工业设备的稳定及安全运行,是工业尤为关注的问题。而杀菌剂和缓蚀阻垢剂的投加通常是循环冷却水处理的首选的应对之策。本论文以黑龙江省某煤化工企业的的循环冷却水为研究对象,通过生产性试验对比评价非氧化型杀菌剂-优氯净和氧化型杀菌剂-ClO2的杀菌效果,通过静态实验研究ClO2对典型细菌的杀菌效果及其对金属的腐蚀特性;并在杀菌剂ClO2存在下,研究有机膦药剂的缓蚀阻垢及综合性能,采用响
富氧燃烧技术(Oxy-fuel)是现阶段控制燃煤设备CO2排放的主要技术,经过锅炉烟气再循环和冷凝去水,乏气中CO2的体积分数通常超过90%,可以直接压缩和封存。O2/H2O燃烧技术被认为是Oxy-fuel燃烧的升级,以水蒸气替代循环烟气通入主燃区,尾气经处理后可以实现CO2的富集。水蒸气可以调节主燃区的温度避免热力型NOx大量生成,并且可以与燃料发生反应生成还原性气态产物进一步降低NOx生成。明
市政污水处理厂在利用生物法处理污水中会产生大量的剩余污泥,这些污泥中不仅包含许多有机物,还存在氮、磷以及重金属污染物等,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如何将剩余污泥中碳源有效释放并转化为资源是污泥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本研究针对剩余污泥作为基质在微生物电解池(microbial electrolysis cell,MEC)系统难以持续产氢的问题,开发高铁酸钾联合超声(K2FeO4/ULT)预处理方法有效水解
学位
随着“页岩气革命”的到来,页岩气已成为最具有战略意义的能源之一,是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前沿领域。然而,开采过程中会产生大量高浓度、难降解的页岩气采出水冷凝液,对环境和水体安全造成严重威胁。因此,解决冷凝液引起的水污染问题对页岩气行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和环境保护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众多水处理技术中,臭氧催化氧化产生羟基自由基(HO·)的高级氧化技术是处理有机污水最有效的手段之一。近年来,尖晶石催化臭氧氧化
学位
含油废水排放进入水体会造成油污染,通过有效的油水分离技术去除废水中的油类污染物可以缓解对生态环境的危害。与传统油水分离技术相比,超亲水/水下超疏油膜材料用于油水分离具有分离效率高、分离速度快、能耗低、操作简单、不产生二次污染等优点,但也存在着缺乏对实际废水进行油水分离的研究,在分离过程中易发生油穿透,同时难以实现油回收等问题。为此,本文以不锈钢网为支撑,制备了三种具有TiO2覆层的水下超疏油网状膜
学位
伪鱼腥藻是水体中普遍存在的丝状蓝藻,易在南方湖库水体水华中成为优势种并释放典型嗅味物质2-甲基异莰醇(2-MIB),但目前针对其生长特性及有效控制方法尚缺乏深入研究。已有研究表明,植物化感抑藻方法效果好且环境友好,在课题组前期工作基础上,研究提出了采用白鹤芋根部水浸液(Spathiphyllum Kcochii Root Water Extract,SKRE)控制伪鱼腥藻的方法,深入探究了伪鱼腥藻
学位
近年来,动态膜技术由于膜材料成本低、操作压力小、过滤通量大和反冲洗操作简单等优势,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本文采用硅藻土颗粒作为成膜材料,在微孔支撑膜上形成动态膜层,探索动态膜形成过程中的过滤特征、颗粒物去除效果及成膜特征,考察了不同的硅藻土粒径、支撑膜孔径、操作条件对动态膜形成过程的影响,并利用经典膜堵塞模型和结合堵塞模型分析动态膜的形成机制,最后利用硅藻土强化动态膜技术进行生物滤池反冲洗废
学位
随着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高速发展,污泥产量日益增加,妥善处理处置污泥的问题迫在眉睫。污泥厌氧消化是实现污泥减量化、稳定化、无害化和资源化的有效途径,水解作为污泥厌氧消化的第一步,同时也是限速步骤。本文针对剩余污泥水解过程较慢、需要时间较长的问题,采用高效、环保的溶菌酶预处理污泥,促进污泥水解和细胞破解,并通过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与溶菌酶联用的方式,进一步提升溶菌酶的可持续作用时间、对污泥的水解和细胞破
学位
萘普生(NPX)作为水环境一种最常见的药物与个人护理物品(PPCPs)类污染物,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危害。而目前污水处理厂的传统工艺无法将其有效地去除,使得其不断地释放到环境中。因此需要使用高级氧化技术将其有效去除。在众多高级氧化技术中,基于PMS的高级氧化技术由于其可以活化产生选择性的活性物质而备受关注。零价铜具有易保存、耐腐蚀和较强的电子传递效率的优点。因此和零价铁相比其具备更好活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