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二十世纪初,中国处于不断的变革之中,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新文化运动等重大事件。处在社会历史大变动中的中国文学也完成了从古代到现代的转型,并完成了由五四“文学革命”到三十年代“革命文学”的文学继承与更替。在时代变革与转型时期,有先天敏感性的知识分子都在寻求与社会的契合点,无论在启蒙大众方面,还是以文学作品为武器宣传革命方面,他们都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知识分子的文学家及其笔下的知识分子群体,都在革命中抛开精英身份、放下“架子”、去除“小资”情调而靠拢工农,甚至去掉自己的个人性、个人情感与生命而皈依革命,他们的这一转变极具成长的象征性:在思想上,由有个性、自由的群体成长为自律、严肃的革命者。本文引入西方成长小说理论,以茅盾、蒋光慈以及丁玲等人于1927-1930年间所创作的具有革命文学性质的小说为对象,来观照20世纪20年代末兴起的革命文学中知识分子的革命成长,探讨“革命加恋爱”这一看似简单的文学模式实际所蕴含的“革命”与“恋爱”、知识分子与“成长”、知识分子与“革命”之间的复杂关系,并在考察西方成长小说的“传统”与“现代”两种叙事模式的背景下,发掘革命成长小说的“现代”叙事特征,揭示其与西方成长小说的异同之处。本文主要分为以下几部分:引言部分主要从文学与时代的关系论述革命文学与政治的关联,在清理论题研究现状的同时提出选题理由,并介绍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与意义。第一章主要探讨革命文学、成长小说与知识分子三者之间的关系,集中分析作为作者的知识分子及其笔下的知识分子与时代的关系。第二章主要从知识分子对家与传统的反叛与反思、欲望与政治间游离以及革命成为知识分子成长的惟一能指等话题入手,讨论革命成长小说的成长主题。第三章主要是以西方成长小说及其理论为背景,分析中国革命成长小说由“传统”向“现代”叙事模式的转变,以及这种转变与西方经典成长小说在叙事上的异同。结语总结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