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家的另一副面孔——阎连科散文论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vetc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阎连科凭借乡土小说在中国当代文坛声名鹊起,却引发颇多争议、毁誉参半,“中国当代最具争议小说家之一”的说法被广为熟知。阎连科的文学创作涉及小说、散文领域,尽管其小说笔触与现实之间的关系趋于紧张,但其散文创作则呈现出少有的放松,而作家的创作心态也在松紧之间复归平和。此外,阎连科的文论随笔——《发现小说》立足于小说创作与阅读经验,确立“神实主义”的文学理论坐标,于己有里程碑式意义,于他者亦有启发之效。本论文选择阎连科散文作为研究对象,意在发掘被忽视的散文价值,达到对作家完整、中肯的身份定位,借此折射涉足散文领域的小说家的群体价值,明确跨体裁写作对促进散文健康发展的积极意义。
  绪论部分厘清“散文”概念,确定研究对象范围,对学界关于阎连科散文的研究进行成果综述,拟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注重内、外部研究相结合,既借助叙事学理论细读文本,又运用接受美学理论分析受众,同时着眼主体观念、时代背景因素,找寻产生切实影响的相关证据,从而得到对个案的全面认知。主体部分的第一章,主要涉及阎连科的叙事型散文作品,从语言体式、叙事视角切入,比较乡土小说与乡土散文在素材、情感处理方面异同,对比由不同叙述人称及视点人物选择而造成的真实性差异,从乡土情结、体裁优势层面找寻作家以散文延续温情时代的原因。第二章,主要涵盖阎连科的文论随笔,立足作家主体,从随笔形式特征——自由、灵活及才性入手,分析该形式如何助力构建“神实主义”理论体系;立足读者层面,从接受动机、接受过程角度入手,探讨《发现小说》给批评家群体、普通读者带来的差异性阅读感受,从而实现对文论随笔所扮演角色的重新审视。第三章,主要探讨阎连科的散文之于其创作心态调节、理论支点确立的特殊意义,联系当下散文诸多乱象,与贾平凹、史铁生、张炜的散文一道进行对比,彰显“外来客”在内容深度方面重建散文尊严的群体价值,明确散文借鉴小说手法的文体融合现象特征,肯定小说家的文论随笔对于恢复文学批评开放性、多样性格局的重要意义。总而言之,阎连科既有对这片乡土兼具真实性与虚构性的书写,又能够保持理论与实践之间良性对话,而以他为代表的小说家群体,直面与现实、心灵、自然的对话关系,稳固散文尊严的重要支点,强调秉承开放的态度,因此能够将小说的体裁技巧为我所用,避免被束缚于范式枷锁之内,展现出散文写作创新性与活跃度,值得散文家及批评家学习、借鉴。
其他文献
摘要:新教材总主编温儒敏先生在介绍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中提出:经典课文又恢复了;“时文”减少;传统文化篇目增加;革命传统教育篇目占较大比重。同时他建议老师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重视语文核心素养。低年段的语文教学以识字写字为主,而我国的汉字源远流长,经历了历史的演变。作为一名一年级的教师,我巧用汉字字理,以导趣为主线,在识字写字教学过程中渗透字义、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加强语文学习的
期刊
摘要:随着教育发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当中,我们进一步了解到阅读教学的重要性,阅读教学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成长。教学时我们也可以看到,教学过程当中需要学生、老师、家长参与到其中,共同构建良好的阅读环境,以提高阅读质量。家校共育建立良好的阅读共同体,是当学生、家长、老师主动的参与到整个阅读当中为阅读活动的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关键词:家校共育;亲子共读;阅读教学  父母是孩子的第
期刊
摘要:思维能力是学习能力的核心,发展思维能力既是课程标准的要求,又是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要素之一。而多维阅读是一种多维化的高阶思维阅读模式,将思维内容进行重构,指向培育学生高阶思维的三种思维能力:问题求解能力、创新能力、决策能力。笔者在实践中探索多维阅读在小学中段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以此促进学生思维力的提升。  关键词:思维力提升;多维阅读  引 言:  无论是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人类的一切发
期刊
摘要:当前,随着教育教学均衡化发展,城乡之间的教学差距正在逐步缩小。同时乡村学校面临着管理优化的问题。对于教学管理者而言,如何使乡村学校进一步缩小与城镇学校之间的差距,创办优质的乡村学校环境,实现优学、创学、兴学,成为一名乡村学校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实际问题,如何拓宽管理思路,将学校打造成较一流的品牌类学校,是管理者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对于乡村而言,教育资源的整合是当前的大势所趋,学校需要从实际着手
期刊
摘要: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处于关键位置,阅读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重要,是语文素养培育的重要环节。评价有多种功能,其中反馈功能最为突出,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过程中,可以高质量地运用评价的功能,对学生阅读能力进行提升。在开展阅读教学前,对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评价,能够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薄弱能力进行提升;教学后的阅读能力评价也有助于教师改善教学环节,提升教学质量。阅读能力有哪些构成要素,一线教师如何对学生的
期刊
摘要:在现代社会的大背景下,对于学生的教育,已经打破了以往传统教育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开始推崇新型的素质教育。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不光注重学生的文化成绩,还要使学生能够在德、智、体、美、劳、身心等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综合性的教育模式。在如今的教学理念中,美术教学是发展学生素质教育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在小学美术教学中也渗透着许多爱国主义理念,和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对学生进行美术教学熏陶的同时,它可以让学
期刊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向前推进,初中语文教学也迎来了新一轮的教学创新实践,在完成相应教学任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成为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积极的引导,不断让学生透过语文学习的表面探索语文学科的实践内涵,提升语文素养,规范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通过有效学习思维的训练,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习惯以及良好的学习方
期刊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学生应该通过语文课堂学习什么,他们应该掌握什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不同,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笔者对这方面内容进行了研究,提出了以下观点仅供参考。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方式  前言: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设置一个问题,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课堂提问不仅激励学生科学地进行学习,也是
期刊
艾丽斯·沃克是当代美国文坛颇负盛名的一位非裔美籍女性作家,她的作品被译介为二十多种语言畅销于不同的国家,但是在国内译介却极为有限,因此其研究价值在国内多被忽略。艾丽斯·沃克作为一位美国黑人女性作家,有着美国公民的身份,身体里却流淌着来自非洲大陆的血液,生活在两种文化的夹缝中,有着两个灵魂,两种思维方式,却难以在两者之间做出真正的抉择,这种分裂的文化身份及艰难的生存处境造就了她独特的生命体验。使得沃克在作品中极为关注非裔黑人在非洲故国与美国两种文化身份之间的难以抉择的矛盾与焦虑,及其在故国殖民地及美国社会中
西西是一个风格多变,难以定义的作家。她严肃的写作态度与先锋视野决定她的作品蕴含着较大的格局和深厚的内涵,作为一个向往自由同时又深具社会责任感的作家,她的小说显现出对人类生存境遇的人道主义关怀和家园意识,透视出哲学思辨色彩,也是她个人关于生存的智慧,她关注现代人如何在荒诞的境况中坚持自我和快乐的问题。本文以西西思想意识的变化为切入点来分析西西不同时期的小说文本,意在探讨西西的乌托邦理想从建构到解构的过程。西西从寻找身份归属到寻求精神寄托的转变是分析她作品的关键点,从现实迈向崇高,其中不变的是西西自省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