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中国煤矿90%为井工开采,在煤炭生产的整个过程中都伴随着生产性粉尘(包括煤尘、混合性粉尘、岩尘)、生产性毒物(包括三硝基甲苯、铅、苯、砷化氢、汞及其化合物等)、有害物理因素(包括地温与高温、噪声与振动、放射线等)、有毒有害气体(包括沼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化氨、二氧化硫、硫化氢、氨、磷化物)、不良气象条件(包括通风、采光、照明、气温、湿度、风速)、水质(包括矿区水源、工业用水)等职业危害因素,造成了部分作业人员患有不同程度的矽肺、煤工尘肺、职业中毒、中暑、放射性疾病、局部振动病、噪声聋等职业病。2002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正式实施,各地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积极开展建设项目“三同时”审查工作,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开展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审查,从源头上控制职业病危害。我国煤炭行业已建立并形成了以各矿务局职防院所为基础,煤炭医学研究所为中心的劳动卫生职业病防治网络。本文将依据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主管部委批准文件以及建设项目可行性报告、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书及卫生审核意见,针对云南泸西县某煤矿矿井生产系统、工艺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进行较深入分析,研究矿井工作场所的各种职业病危害、接触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作业人员情况。通过类比工程,对矿井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进行分级。在此基础上,进行该矿井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的总平面布置设计方案、生产工艺和设备布局设计方案,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卫生防护设施设计方案,生活卫生设施设计方案,以期通过设计及施工,完成职业病防护设施的建造与调试,达到将职业病危害控制在预期效果内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