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吳琨(1876—?),字石生,雲南昆明人。《說文說餘稿》是其代表作,也是他唯一流傳下來的一部著作。當時乾嘉學派的影響深厚,重視樸學的傳統一直流傳,“《說文》學”著作豐碩,專家眾多,觀點新穎。晚清至民國時期的學者延續前代學者的治學精神,進一步研究《說文》,以期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對《說文》有新的開掘。吳琨的《說文說餘稿》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完成的。吳氏選取了 44組字考辨,對“許氏及前之治許氏《說文》者所未及見,即已見而尚有未盡見者”的部分進行補充、訂正和闡發。本文就以吳琨的44組字為研究內容,對其進行深入而細緻地考辨,在此基礎上歸納其訓釋的方法,總結其成就與不足,褒其長,非其短,明確它在文字學史上的地位。本文的主要內容主要分為六部分:第一部分,緒論。介紹本文的選題緣由,論述《說文說餘稿》作為研究對象的原因。另外,還論述了國內外對《說文說餘稿》的研究現狀以及《說文說餘稿》的研究目的與方法。第二部分,吳琨與《說文說餘稿》概述。首先,介紹吳琨生平及其著述。其次,介紹《說文說餘稿》的成書、版本以及編排和說解體例。第三部分,《說文說餘稿》訓釋內容。主要分為形音義考辨與形義考辨兩部分。形音義考辨主要有:王、士、甲附亞、父、庚更附丙、昏、兄、乍作、重、主、老考11組字。形義考辦主要有:龍鳳、竟、辛、風、歲、韋、君、賓嬪、弔叔9組字。運用古文字字形以及古文字學家的觀點重新對其進行全方位地考辨,從中發現吳氏不囿於成說,自創新見,他致力於獨樹一幟,想要別出心裁,但有時卻陷入了望形生義的泥淖,致使有些字的考辨結果不能讓人信服。第四部分,《說文說餘稿》訓釋方法。根據吳氏訓釋的內容,總結出吳氏訓釋的方法,主要是因形求義、因聲求義、因文求義以及綜合使用多種訓釋方法。其中因形求義涉及般、白、今、反、乃、貨、公私、古、秀9組字。因聲求義涉及者、昏、且、士4組字。因文求義涉及主、子、甲、賓嬪4組字。綜合使用多種訓釋方法涉及子、兒、劉、季4組字。第五部分,《說文說余稿》的成就與不足。成就上,吳氏條理清晰,論證嚴密,先列《說文》原文,其次列各家觀點,接著再加自己的按語;徵引宏富,其說解旁征博引,例證豐富。匠心獨運,有獨到精微的見解;糾正《說文》的錯誤說解,指陳流弊,參酌新解,自創新見。不足上,有些說解證據不足。吳氏在說解時,在證據不充足的情況下得出自己的結論。不僅缺乏理論證據,還缺少足夠的文獻證明。說解粗疏,不足憑信;有些考辨內容有誤,吳氏雖然能旁征博引,但是卻導致引用太雜而說解不力,有些文字考辨錯誤,有失精當與妥帖;強逞己臆,有時強行對字形進行無理據拆分和肢解,強為新說,以自契合。第六部分,結語。《說文說餘稿》的內容主要涉及字形、字音、字義的考辨,雖然多引成說,但仍不乏已見,能夠洞見文字本真,爬羅剔抉,精心採擷。但其大膽之論,有牽強彌縫之嫌。不管怎樣,吳氏都為《說文》研究的進一步深入作出了貢獻,我們依然能從其說解中尋找到獨具匠心之處,應對其進行客觀、公允的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