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正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未来一段时期内,城镇用地扩张过程仍将继续,如果延续以往的扩张态势,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将面临巨大的压力。如何治理建设用地蔓延,引导城镇用地合理扩张,提高城镇用地利用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城市增长管理中,城市增长边界作为实现精明增长的有效工具,可以帮助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基本农田和减少城市基础设施成本,对于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和平原城市不同,山地型城市生态环境脆弱,生态敏感性更高,可建设空间更少,城市扩张过程更容易破坏生态环境和侵占农田,因此探讨山地型城市的增长管理方式,研究山地型城市增长边界,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对于面临城市化发展转型的其它山地型城市也具有示范作用。在此背景下,本文从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和城乡规划学等多学科交叉视角切入,以划定刚性和弹性城市增长边界为主线,选择中国典型山地城市重庆市主城区为例基于2000-2015年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数据,结合行政区划、DEM数据、交通路网数据、人口经济统计数据、城市POI点位数据和各类专题数据等,运用GIS技术和腐蚀膨胀算法,构建Markov-FLUS模型,划定了重庆市主城区刚性城市增长边界和弹性城市增长边界,为城市增长管理提供了理论参考。本文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分析了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数量结构和时空演变特征。(1)从数量结构来看,建设用地从2000年的4.21%提升至2015年的18.98%,其他用地占比维持在10%以内;(2)从地类之间的转移情况来看,建设用地、耕地和林地是相互转移最为活跃的地类,建设用地井喷式增长,从2000年的229.97 km~2上升到2015年的1037.59 km~2,涨幅达到451%,耕地急剧减少,2000年的2290.14 km~2下降到2015年的1460.98 km~2,林地呈现稳中增长的态势;(3)从重心迁移方向和距离来看,建设用地重心先向北偏东方向移动4.55 km,然后继续向北偏东方向移动2.72 km,最后向东南方向移动0.62 km,建设用地的重心迁移趋势反映了重庆市主城区城市建设的重点发展方向;(4)从土地利用的景观格局分析结果来看,建设用地斑块数量(NP)呈增加趋势,且斑块密度(PD)增大,斑块形状(AWMSI)趋于更加复杂,破碎化程度增加。(2)构建Markov-FLUS模型来模拟重庆市主城区土地利用变化。(1)基于2000年土地利用数据模拟2005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相比较得出kappa系数为0.8374,总体精度为0.8984;(2)基于2005年土地利用数据模拟2010年的土地利用数据,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相比较得出kappa系数为0.8537,总体精度为0.9055。构建的Markov-FLUS模型模拟精度较高,适用于模拟重庆市主城区未来土地利用分布格局。(3)划定了重庆市主城区刚性城市增长边界。重庆市主城区刚性UGB面积为3654.97 km~2,占重庆市主城区总面积的66.86%,主要分布于“四山两江”、城市公园以及基本农田覆盖区域。(4)划定了重庆市主城区2020年和2025年弹性城市增长边界。(1)2020年弹性UGB面积为966.05km~2,占重庆市主城区面积17.68%;(2)2025年重庆市主城区弹性UGB总面积为1163.22 km~2,占重庆市主城区总面积的2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