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献礼片作为中国独特的电影文化现象,自出现便与国家发展和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它们传递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旋律,是执政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英雄”则作为献礼片中核心的人物,既担任电影叙事的功能,又作为国家意识的载体,承载着行为标杆的引领作用,自带强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英雄的出现是时代精神的强烈呼唤,英雄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不同历史时期,英雄形象的塑造及性格特点、美学意义等方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献礼片作为中国独特的电影文化现象,自出现便与国家发展和时代脉搏紧密相连,它们传递国家主流意识形态,弘扬社会主旋律,是执政党核心价值观的集中体现。“英雄”则作为献礼片中核心的人物,既担任电影叙事的功能,又作为国家意识的载体,承载着行为标杆的引领作用,自带强大的感染力与号召力。英雄的出现是时代精神的强烈呼唤,英雄观念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而改变,不同历史时期,英雄形象的塑造及性格特点、美学意义等方面不尽相同,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和鲜明的时代印记。本文将从献礼片出发,以英雄形象为切入点,借鉴现实主义、叙事学等相关理论分析英雄形象,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立论,围绕“英雄形象”这一核心问题展开研究。首先,从三个历史时期梳理英雄形象的发展脉络与演变轨迹,分析其在各个时期所表现的主要特点与总体特征,并通过电影文本分析英雄形象的塑造技巧,深层次剖析英雄形象在献礼电影中的建构轨迹。其次从国家意识形态、文化语境、受众审美需求三方面探究英雄形象演变的动因。向前追寻不同历史时期献礼片英雄形象的演变和向后探讨在商业化的热潮中的献礼片英雄形象的重塑策略,分析其后深沉复杂的爱国主义情怀有效表达的特殊意义,从而满足观众自我民族身份认同的情感需求,达到主流意识形态观念与时俱进的目的,思索献礼片未来发展新路径。
其他文献
生物识别技术是指通过生物传感器收集个人的生物特征,结合现在的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对个人生物识别信息进行采集、存储、加工和利用的技术,包括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掌纹识别和步态识别等。由于生物识别特征具有的便携性、不易伪造或丢失、身份识别上更准确等特点,生物识别技术被广泛运用在安防、考勤、金融支付、家居、零售等商业场景。由于生物识别特征具有收集的非接触性、唯一性、和其他信息的关联性、不能更换等特点,使得生物识别信息如果被泄露或者滥用,相对于一般信息泄露而言,对个人的
张浚作为南宋初期的抗战派领袖,权势显赫,流誉后世,其文化性格鲜明,政治命运多舛,对南宋初期的政局走向影响很大。在宋人的笔记、文集中,张浚既有负面形象,也有正面形象。在周密等人笔下,张浚志大才疏、刚愎自用、忌刻专横、轻锐好名,以负面形象为主;在罗大经等人笔下,张浚机智果敢、刚直不阿、天人之姿、德高望重、知人善任、精忠老谋、忧国忧民,以正面形象为主。但是,《齐东野语》有张浚正面形象记载,《鹤林玉露》亦
东晋至萧梁,益州作为聚集僧侣较多的地区之一,是佛教发展的重要舞台。在二百余年间,佛教在此传播并发展,形成在益州地区独有的特色并影响深远。不晚于东汉晚期,佛教传入益州地区,面临益州本土文化,佛教与神仙方术相结合,才得以流传。通过对益州地区可考的寺院进行整理分析,可发现益州文献记载中的寺院数量在刘宋和萧梁最多,寺院经济也随之发展,出现了“寺库”,说明部分寺院财富积累众多,佛寺命名也受到政治与文化等多重
枯落物分解是盐沼湿地碳和养分循环的关键组成部分,其中枯落物淹水期间的淋溶过程是盐沼溶解态有机物(DOM)输出的重要途径。本文以崇明岛东滩湿地为研究区域,采用室内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东滩四种典型盐沼植被(糙叶苔草、海三稜藨草、芦苇和互花米草)在48小时内的枯落物淋溶过程,分析其溶解态有机碳(DOC)、总氮(TN)和有色溶解有机物(CDOM)及其荧光组分的释放动态特征与影响机制,并利用紫外-可见光吸收光
关于创造性的规定在《专利法》(2020)第二十二条第三款,创造性判断三个步骤中最为核心的步骤是技术启示的认定。创造性判断前两步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第三步存在主观性和不确定性,这往往会成为案件之间争议的焦点,关于技术启示法律没有更详细的规定,而在《专利审查指南》(2020)中规定了三种情形,而药物专利在实践中往往遇到其他情形,比如缺少实验数据证明技术效果,结构或者技术效果,对认定技术启示存在一定的影响
社会-情绪能力指的是个体在生活中取得成功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技能、态度和心态,包括五种技能: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关系技能和负责任地决策。近年来,关于社会-情绪能力的研究日益增多,教师社会-情绪能力的价值也凸显出来,社会-情绪能力水平较高的教师可以调控好自己的情绪与压力,体验到教师工作所带来的职业幸福感。较高社会-情绪能力的教师可以应对课堂需求,维持积极的课堂氛围,和学生创建并维持支持性的师
随着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有效利用技术来促进教学这一问题不断被深入研究。针对该问题,董玉琦教授团队提出了CTCL研究范式。本研究基于CTCL研究范式,探究如何在技术支持下设计“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内容的个性化学习来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提升学业水平。基于该研究问题将研究内容细分为以下三点:(1)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内容学生认知起点的测查方法;(2)探究“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内容学生认知起点分
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深入人心,音乐学科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为音乐教育改革指明了方向;2020年10月15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颁布的《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更加凸显了国家对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重视程度,合唱作为音乐教育中重要的教学内容,无论是对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提高,还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越来越受到教育界和学者的关注,技术的应用也逐渐成为课堂中教师教学必要的工具。本研究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了文化、学习者、学习内容和技术视角的CTCL范式应用于小学数学“分数比大小”的教学中,尝试探索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中高年段小学生数学抽象思维的培养。本研究证明了四年级学生关于分数知识点的认知起点是可分类的,并按学业水平的不同,分成八个层级,对应到相应的数学抽象思维培养的组别中。
数学是人类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随着数学本身所呈现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观念逐渐得到重视,“数学文化”成为学术界和教育界的热议话题。本研究参考华东师范大学团队对数学文化的类型划分,认为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包括数学史、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文化、科学技术中的数学文化和人文艺术中的数学文化。以中国的苏教版和美国的加州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分析法,对两版教科书中的数学文化内容进行定量研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