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王鼎钧,生于1925年,台湾著名作家,祖籍山东兰陵。生长于战乱年月,辗转流徙大半个中国,1949年随国民党军队迁居台湾。阅历丰富,善于观察、思考,受中国传统文化、基督教文化、佛教文化影响,作品题材丰富,种类繁多,“人生三书”是其前期说理性作品的代表作。“人生三书”是《开放的人生》、《人生试金石》、《我们现代人》的合称,内容主要涉及做人的基本修养、勤学求知、与人交往的态度、积极应对社会变化等。用几百字一篇的小品随笔谈论人生修养,显示出刚健积极的人生观,篇幅短小,宜读,易读。通过语料分析,笔者把“人生三书”的语言风格概括为:平易简洁,精警凝练。本文以调音、炼词、择句、设格、谋篇五个方面贯穿,以“人生三书”中的三百三十八篇文章为考察对象,研究“人生三书”的修辞,共有七章:第一章是绪论,介绍了王鼎钧生平,简介了研究对象“人生三书”,梳理了前人研究概况,概括出了前人研究的不足:前人的研究多着眼于“人生三书”的内容,已有研究成果主要是评价王鼎钧其人时略论“人生三书”,研究王鼎钧作品艺术时简论“人生三书”,专门研究“人生三书”的文章则着眼三本书中的一本或单篇文章,没有系统研究“人生三书”修辞的文章。还交代了选题缘由,梳理了研究的基本思路,确定了研究方法。第二章研究“人生三书”的调音。大量使用四字音组、高度重视语音和谐是调音的两部分。四字音组具有形式方面的匀称美和语音的顿挫美,常放在句首或用在句尾,使文章起笔和落笔节奏鲜明,掷地有声;四字音组常常两两连用,表达相近的语义,能使音律对称,铿锵有力。押韵能使文章声音悦耳动听,“人生三书”多用带“a”的响亮韵,用韵的语句集中于说理的句子,这样能使语言朗朗上口,自然流畅;同时,段首、篇首的句子也多用韵,有悦耳动听、沁人心扉的影响力。第三章研究“人生三书”的炼词。作者呈现了各种世相,各类人物,对比能使好的更好,坏的更坏,善的更善,美的更美,反义词能使表达句式整齐,语言精炼,并能彰显矛盾,突出观点。类义词指同一级语义场中的词,它能列举同一级语义场的多个词语,使文章从不同角度更具体更细腻地阐释论述对象,多个类义词连用能形成铺排句式,使语言表述气势充沛。第四章研究“人生三书”的择句。王鼎钧主张语言要简洁,他古文功底深厚,用语更倾向于言简意赅的书面语,因此,短句、整散结合句成了他的自觉选择。在论说文中,问句能使文章出现高扬的气势,吸引读者阅读兴趣,并能使文章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感,有问有答,只问不答,似与读者对话,亲切自然。所以,本章从三个方面考察“人生三书”的择句:短句、整散结合句和问句。第五章研究“人生三书”的设格。作家是语言的繁殖者,王鼎钧认为文学语言的创新是要从旧中生出新来。同异格由共同语素或词语前后联系,又有不同的语素或词语显示差异,使文章语言具有语音上的回环美和意义上的丰富性,本节从二字同异格和多字同异格两个方面考察。要从旧的语言中生出新来,引用旧语言是必不可少的,“人生三书”中引用典故,以白话文叙述故事或传说,语言通俗易懂,在说理时,这些典故被赋予了现代意义,意义有了创新;引用格言、俗语或引出论题,或作为论点,格言、俗语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且都精警凝练,具有能产性,由格言、俗语增加一部分内容、减少一部分内容或结合现实给出新解释,它们是作者语言形式和内容创新的丰富原料。第六章研究“人生三书”的谋篇。文章做法有多种,“人生三书”的谋篇手法也多种多样。本文主要考察了“人生三书”的标题设计和章节安排,归纳出了四种标题设计的方式:点明论题,开门见山;亮出观点,单刀直入;指示情节,穿针引线;设置悬念,引人入胜。章节安排主要归纳了三类:先讲故事,再发议论;先举证据,再作判断;先陈旧知,再立新解。第七章盘点本文工作,提出未来研究设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