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人文精神的现代意蕴及其对大学生品格教育的启示研究

来源 :河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4次 | 上传用户:linshen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何一个曾经辉煌的时代都会时过境迁,而祖先留在历史深处的智慧都会被传承下来照耀今天。儒家精神虽然穿越了几千年的时光隧道,但仍然是我们为人处事、安身立命之本。本研究以理论根基、现代意蕴、核心价值为核心主线和逻辑体系,并以儒家第三期代表学者、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杜维明先生关于儒家“仁”的思想洞见为理论基础,以“仁为全德之首”的儒家经典思想解读为理论根基,揭示“仁”是完美人格的基础,是儒家价值体系中最完整的道德体系。论文以儒家的“和合”精神、“仁、礼”对提升人才自身品格修养为理念支撑,探讨宋代书院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对提升人才精神品格的典范作用,提出宋代张载“四为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当代大学生树立责任使命和担当意识的奋斗目标与追求,进而也引导他们树立崇高的人生观、价值观。儒家人文精神的核心与特质铸造了中华民族的基因,其形成的核心品格引领了几千年的中国与世界!论文在传承与弘扬儒家经典精神与核心价值的基础之上,着重论证了其对提升大学生精神品格的核心价值与意义。大学生品格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在核心价值观的引导下,以价值教育的核心内容为载体,并将其内化积淀为个体良好的价值观,形成良好的心灵品质和文明修养。加强大学生品格教育,必须传承弘扬儒家经典核心精神与价值,树立正确的品格发展目标;必须以“仁善”、“诚信”品格为核心,加强个体自我精神修养;必须把品格教育贯穿于大学教育全过程,全方面、多层次地拓展品格教育的有效实践方式,进而铸就与提升大学生德性品格修养。
其他文献
建国以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编制经历了城乡编制基本均衡、城乡编制倒挂、城乡编制统筹,城乡编制一体化四个阶段。  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之间的差距在逐渐缩小,但城
本文采用《聪明特质排序问卷》和《自尊调查表》对台北市两所中学的319名中学生的智力观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年级、性别、自尊水平和自我认定聪明水平的中学生的智力观差异,得
研究生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最高层次,研究生的素质高低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研究生群体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愈来愈为学校和社会所关注。目前对研究生群体所作的心理健康方
教育是任何社会发展的最主要的后备力量,教育的主导者—教师,是教育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我国推行了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改革给教师带来了新的机遇,但同时也成为了新的压力
研究目的:现代运动训练向教练员和运动员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高水平的运动训练,要求教练员对运动员的训练要有高度的针对性,精确的定量化,合理的训练节奏和适宜的运动负荷。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