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人工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灾难性天气事件(如台风)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2021年台风烟花和2022年台风梅花,研究了短期频繁台风对亚热带人工林和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台风扰动背景风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调节机制。一种被称为随机森林(RF)的机器学习算法被用来识别影响碳通量的因素。RF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总生态系统生产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人工林在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灾难性天气事件(如台风)对人工林生态系统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利用2021年台风烟花和2022年台风梅花,研究了短期频繁台风对亚热带人工林和净生态系统CO2交换(NEE)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台风扰动背景风对生态系统碳通量的调节机制。一种被称为随机森林(RF)的机器学习算法被用来识别影响碳通量的因素。RF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总生态系统生产力(GPP)、生态系统呼吸(Reco)和净生态系统交换(NEE),并能显示不同台风过程中驱动因子的变化。本研究还基于Landsat8 OLI遥感影像和谷歌Earth Engine(GEE)云服务平台,计算了台风登陆前后森林的破坏程度。本文基于遥感的方法可以在区域尺度上准确评估“烟花”和“梅花”造成的森林损失,为全面评估过去和未来台风对中国沿海森林的影响提供方法和数据支持。本研究的主要成果包括:(1)基于2021年7月20日~7月31日和2022年9月9日~9月20日一共24天的通量观测站数据,Ta、Ts、P和PAR在台风影响下,都降低到了极值,而在过境时WS、Rainfall、SWC10cm和RH影响中有所增加。(2)不同台风干扰程度对于人工林NEE影响是不一样的,正面登陆的台风烟花对于人工林NEE影响更大,台风扰动后NEE显著下降。Reco和GPP与土壤水分呈负相关。降雨后,生态系统呼吸减少,但对NEE的影响较小,导致生态系统碳汇增加。(3)将野外调查样本数据与谷歌高清图像获得的样本数据进行对比,数据显示台风对上海森林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上海市受台风“梅花”影响的森林面积(损失程度大于5%)为398.05 km~2,占森林总面积的44.23%。在森林损失率为5%~20%的地区中,林冠损失率为轻度(20%~50%)、中度(20%~50%)和重度(50%)的地区所占比例分别为39.7%、3.9%和0.6%,说明烟花台风对森林的损害主要集中在损失率为轻度和中度的类别中。受影响的森林在空间上相对分散,并没有聚集在台风登陆区。受害森林比例最高的是青浦区、松江区和金山区。(4)受台风“烟花”(损失程度大于5%)影响的森林面积为372.34 km~2,占总森林面积的41.37%。在损失森林中,轻度5%-20%、中度(20%-50%)和重度(50%以上)的林冠损失率分别为39.4%、1.7%和0.12%,表明烟花台风对森林的破坏主要集中在轻度和中度损失率类别。在台风登陆区,受影响的森林在空间上是分散的,而不是聚集的。受影响的森林比例最高的是浦东新区、宝山区和崇明区。(5)基于200个实际调查数据,进行随机森林模拟。数据表明:针叶林受台风影响较大,东西的植树方向影响较大,树高20 m受台风影响较大,胸径10cm影响较大,盖度40%受台风影响小,植树密度每亩200棵后较为稳定。
其他文献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教育信息化在实现学生自主学习、促进合作学习、发展个性化学习、助力素质教育和教育公平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地理信息技术作为地理学与信息科学的结合,也逐渐运用于高中地理教学。但是在深化地理信息技术应用的过程中,陆续出现了学生参与度低、技术与教学割裂,导致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欠缺等问题。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研究提出了项目式教学与地理信息技术融合,并基于此定义了高中地理信息化教学,即构建
随着经济人口的快速发展,现代工业逐渐发达,同时不可避免地加剧了淡水资源的消耗,使得其面临着严重短缺的形势。近年来,以太阳能为主要能源的太阳能驱动界面蒸发技术具备能耗低、工艺简单、适应性广的特点,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有效办法。其中,起着核心作用的光热转换材料,其光热蒸发性能的优劣直接决定该技术的实用性。π共轭聚合物作为新型的光吸收剂,具备优异的光吸收性能、丰富的制备方式、可调控的光吸收范围等诸多优点。
在大多数情况下,所制备的非极铁电体很少表现出宏观极化,因为它们具有多种不同的极化态或多畴结构。然而,有时由于自极化,极化状态可以在不施加任何外部电场的情况下在材料中出现。大多数自极化现象出现在铁电体薄膜中,然而,在块状材料中,自极化现象仅在少数材料中有所报道。本论文通过高温固相法制备锆钛酸铅(Pb ZrxTi1-xO3)、氧化镧掺杂锆钛酸铅(Pb1-3x/2LaxZr0.52Ti0.48O3)及铌
许多沿海社区是洪水的高风险地区。未来气候变化背景下,洪水的潜在经济损失将进一步增加,这对沿海社区的风险管理提出了重大挑战,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以保障其安全与发展。洪水易发社区是应对灾害风险的直接主体,在长期与周期性的洪水事件中逐渐形成了一系列丰富的本地洪水知识。2015年《仙台减灾框架》明确了社区所拥有本地知识在灾害风险评估和韧性建设中的重要性。本文以浙江省内大田社区为案例,通过3次野外现
在气候变化和快速城市化背景下,自然灾害所导致的损失在不断增加。洪涝灾害是最具破坏性的自然灾害之一,给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造成严重影响,是阻碍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脆弱性是决定洪涝灾害风险的关键因素,也是灾害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它很可能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而发生变化,然而目前关于脆弱性时空动态变化的研究较为缺乏,尤其缺乏城市地区精细尺度上的脆弱性动态研究。因此,定量研究城市自然灾害社会脆弱
全球变暖导致极端气候事件频发,对自然生态、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等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上海作为中国人口和经济高度集聚的沿海超大型城市,因其海陆相连的特殊地理区位,极易遭受极端气候事件的冲击,随之而来的影响对上海的社会经济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等造成了潜在的威胁。本文选取上海市1960—2018年10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气温和降水数据,利用13种极端气温与降水指数来定义极端气候事件,结合中国气象局
华东地区徒步旅游发展潜力巨大。由于活动时间短,相较于既往以月度、季节、年度气候舒适度为切入点的研究,需要更微观的尺度。因此,结合徒步旅游的活动特征,在具有时间分辨率的气候数据序列下,对我国华东地区春秋徒步旅游活动的气候舒适度进行精细尺度的评价,从而为游客做徒步决策提供参考。结合徒步旅游活动时长特征,把每三日设定为数据粒度,利用华东地区六省一市共计58个气象站点近30年(1992-2020年)的日平
气候变化与城市化导致洪水风险上升,评估洪水暴露人口是洪水风险管理的重点之一。开放获取的人口空间化数据和洪水模拟数据为此提供了数据支持,但相关评估结果存在不确定性。针对洪水暴露评估的不确定性,目前研究仅关注了洪水致灾因子或承灾体单一维度,忽略了两者共同作用下的不确定性。为填补这一空白,本研究收集多项开放获取的人口空间化数据和洪水模拟数据,提取多种数据组合下的洪水暴露结果,并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气候变化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环境问题。气候变化不仅影响人们的居住环境,还将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近年来,极端气候事件的发生频率不断上升,其严重程度也不断加强,对人类安全和自然资产造成严重影响。海洋可以调节气候,是了解当前气候状况和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领域,研究海洋的极端状况是海-气相互作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主要利用SODA2.2.4月平均数据资料,采用多种分析方法,寻找
随着人口经济及其资源等承灾体的暴露量迅速增加,沿海地区在气候变化下表现出的脆弱性日益严重,面临的风险不断增大。脆弱性与韧性是灾害风险评估和灾害应对能力中的两个重要概念。当前对于脆弱性与韧性的关系还未有统一的定义,只有少数学者通过实际案例探究了脆弱性与韧性之间的关系。然而,目前尚未有研究聚焦中国沿海地区,从区县级尺度探究灾害影响下脆弱性与韧性的关系。因此,明确脆弱性和韧性之间的关系对沿海地区进行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