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以饮用水源地流域的城中村污染物中重金属(Pb、Cr、Mn、Cu、Zn和Ni)为研究对象,研究上游区域非固定源(道路沉积物)和固定源(建筑外墙)的重金属污染情况以及酸雨影响下的重金属溶出特征,并结合径流、河流重金属的分布,评估区域内溶解态和颗粒态重金属污染的主要来源和酸雨的影响结果。实验室模拟酸雨径流中非固定源(能够随着径流移动的重金属污染源)的动态浸出实验表明,重金属(特别是Mn和Zn)对于极端pH(pH=3.0时)敏感,但当pH大于4.0之后,溶出变化则不明显。粒径是重金属溶出的关键因素,大粒径颗粒上重金属的溶出比例一般高于小粒径。功能区也能影响重金属的溶出率,具体表现为:工业区>居民区>商业区,而这可能是由不同功能区道路沉积物(RDS)上有机物的含量和种类的差别引起。在一般酸雨条件下(pH 4.0-5.6),工业区和居民区整体重金属最高的溶出负荷出现在<75μm粒径范围中,而商业区则是150-300μm。在降雨pH 4.0-5.6条件下,>150μmRDS贡献了由RDS产生的总溶解性重金属的50%。实验室模拟酸雨影响下固定源(不随着径流移动的重金属污染源)静态浸泡研究发现,A型涂料重金属含量最高,其次是黑水泥(瓷砖),而白水泥(马赛克)和B型涂料数量相当且较低。重金属溶出过程都可分初期溶出阶段和稳定溶出阶段。各材料主要溶出的是Zn和Mn,两者均远远高于其它重金属,Zn的溶出量要大于Mn。同时,两者的总溶出负荷皆受到pH影响。结果表明,当pH由3.0增加至7.0,年均总溶出负荷降幅在30%-85%之间。对城中村河流水质分析表明,河流重金属浓度不仅超过了西丽水库的平均浓度,而且河流末端在夏季和冬季达到了重金属污染型水质,直接威胁着水库水质。河流中Mn污染最严重,70%情况下其浓度均劣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III类水体(GB3838-2002)。且其对pH最为敏感,在春夏季其溶解态的比例不会超过30%;但是在酸雨更频繁的秋冬季,其比例超过了65%。Zn的污染仅次于Mn,其最高总浓度出现在夏季,说明固定源在降雨条件下能够持续地产生大量的Zn。因此,河流中Zn的溶解态部分浓度可以保持相对稳定。从所选区域场次降雨径流溶解态重金属产污分析发现,固定源是溶解态重金属的主要来源,特别是对于Mn和Zn两种重金属。另外,径流中的颗粒物是颗粒态重金属的主要来源。控制好固定源重金属的释放能够减少酸雨影响下城中村产生的溶解态重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