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代谢手术患者术前术后的心理并分别探讨其相关因素和促进策略,为不同阶段的干预重点和措施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包括以下两部分内容:1.代谢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采用量性研究方法。选取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胃肠病外科中接受代谢手术、符合纳排标准的患者272名,基于心理健康双因素模型,于术前采用Kessler10量表(K10)、幸福感指数量表(IWB)测评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采用自编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内在化歧视量表(WBIS)、心理弹性量表(CD-RISC)、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分析其相关因素。采用SPSS21.0、AMOS7.0软件进行分析,即描述性统计、单因素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路径分析。2.代谢手术患者术后心理体验及其相关因素:采用质性研究方法。目的抽样选取在郑州市某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胃肠疝外科中进行复查的符合纳入标准的代谢术后患者18名,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提取主题,并基于社会生态系统梳理其相关因素。结果1.代谢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健康水平及其相关因素:(1)代谢术前患者K10得分(21.79±7.35)分,范围在22~50分(心理状况差)的患者116例(42.6%),均高于常模(P<0.001)。IWB得分(9.23±2.52)分,低于常模(P<0.001);111例(40.8%)患者的幸福感指数较低(≤8.4分)。(2)单因素分析显示,代谢术前患者K10得分的人口学相关因素是不同童年总体感受;IWB得分的人口学相关因素是不同自评性格、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3)代谢术前患者中心理状况差者的内在化歧视(55.46±9.81)分、面对应对(19.79±3.07)分、屈服应对(11.00±3.47)分的得分均高于心理状况好者(P<0.05),心理弹性总分(59.08±13.74)分、社会支持总分(33.79±6.64)分均低于心理状况好者(P<0.05)。代谢术前患者中低度幸福感者的内在化歧视(53.75±10.70)分、屈服应对(10.21±3.10)分的得分均高于高度幸福感者(P<0.05),心理弹性总分(58.21±12.78)分、社会支持总分(33.86±6.55)分均低于高度幸福感者(P<0.05)。(4)结合单因素、相关性分析结果,分别对代谢术前患者K10得分、IWB得分进行逐步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内在化歧视、屈服应对、自强、面对应对进入K10得分模型,共解释37.4%的总变异;坚韧、社会支持利用度、内在化歧视、屈服应对进入IWB得分模型,共解释41.6%的总变异。(5)路径分析显示,自强、内在化歧视对K10得分既有直接又有间接效应。坚韧、内在化歧视、屈服应对对IWB得分既有直接又有间接效应。2.代谢手术患者术后心理体验及其相关因素:(1)访谈结果显示,代谢手术患者心理变化历程包括兴奋期、煎熬期、蜜月期、忧虑期、适应期、重生期,共析出了 13个亚主题。(2)根据访谈资料结合社会生态系统,将代谢术后患者心理变化历程的相关因素归纳为3大主题,即微观因素、中观因素、宏观因素,并包含8个亚主题。结论1.代谢手术患者术前心理健康水平较低,有待改善。建议特别关注童年感受一般和较差、性格内向、未婚、低收入、初中及以下和大专学历的代谢手术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可从降低内在化歧视水平、提高心理弹性水平、尤其是激发自强、坚韧品质、并帮助充分利用其社会支持,调整面对压力时的心态,减少屈服应对方式等方面提高代谢术前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2.代谢手术患者术后心理体验历程波动起伏,需随访追踪,适时干预。建议可从促进患者术后身体恢复、帮助其适应饮食调整、提升术后减重效果、丰富外在支持网络、引导患者自我心态调整、普及社会大众对代谢手术认知等方面提高代谢术后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