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BT (Build Transfer):意思是建设—移交,是基础设施项目建设领域中,政府利用私有资金来进行非经营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一种投融资模式。系指项目发起人(即政府)与项目投资人(一般为私营机构、个人或外企)签订合同,由投资人负责项目的总承包,进行融资、建设,并在项目建成验收合格后,按合同约定时限将建成项目移交给政府,政府根据事先签订的回购协议(合同),向投资人支付项目回购款的过程。作为一种项目投融资方式和建设方式,BT模式被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广泛关注,并在各个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当中开始发挥作用,推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BT模式在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中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有众多成功的案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政府投资为主要形式的基本建设规模迅速扩大,在我国BT模式的运用也逐渐呈现成熟化和普遍化的趋势。但是,由于BT模式在我国引入的时间较晚,运用时间也比较短,在具体的操作上仍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成熟的案例可供参照,因此在运用BT模式的过程中,存在管理和机制等方面的矛盾,一些潜在的问题如地方政府为追求政绩盲目投资、随意扩大建设规模,BT项目被层层转包和分包,政府无力回购项目、信用丧失等逐渐暴露出来,这些使得政府面临项目决策、过程监管、政府回购信用等方面的风险。为保证项目的成功运作,政府必须采取相应措施进行风险控制——科学决策,控制BT模式的建设项目;完善制度,规范投资方的建设行为;加强管理,确保回购资金到位。这些措施归结起来是进行政府行为的规范化,因此,研究政府在BT项目中的行为并对其规范化,对于政府防范BT项目风险,从而促进BT项目的顺利实施,便显得尤为重要,具有很大的意义。基于此,本文对基础设施建设BT模式中,如何规范政府行为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期望对今后其他采用BT建设模式中我国政府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活动提供有益的借鉴,使得BT模式的优势得到充分的发挥。本文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BT项目中政府行为的规范化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首先、研究分析了BT模式的基本含义、与其他投融资模式的比较分析、特征、发展历程,对BT模式有了深入的了解:其次进行了BT模式运用的一般理论分析和价值判断、分析了在基础设施建设中BT模式运用的积极作用及存在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所引起的政府所面临的风险;再次,针对政府面临的风险,进行了政府防范风险的对策性思考,对在BT模式中各个阶段的政府行为进行了定位,分析了BT模式中政府行为规范化的标准以及实现规范化的具体措施;最后、运用潍坊市阳光大厦BT项目的例子分析了政府行为规范化体系的适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