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遥感动态监测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技术的不断发展,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作为当今全球变化研究的重要领域,已不仅仅局限于对土地利用数量和结构变化的定量研究上,而是越来越注重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变化及其过程的研究,以便能更好的了解土地利用变化的过程和机制,并通过适时的调整人类经济活动,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可持续利用。景观生态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性学科,在景观格局变化及其过程的研究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土地利用变化具有原生态的特点,而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斑块和土地利用变化研究中的不同用地类型的地块在结构和功能上具有很大的相似性。鉴于此,本文将景观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引入到土地利用变化研究当中,借助RS和GIS等遥感处理软件及Fragstats3.3景观指数计算软件,以大名县为研究对象,对县域土地利用时空格局的变化过程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研究。本文通过对大名县2005年和2008年两期TM遥感影像进行解译,获得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并完成土地利用现状和林业用地现状图的制作,在此基础上,对大名县土地利用时空格局和动态变化进行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大名县主要用地类型是以耕地为主,2005年和2008年的耕地面积分别占土地总面积的77.78%和73.32%。其次是城镇居民用地,2005年和2008年分别占到土地面积的13.94%和14.67%,两个时期这两大类用地占全县面积都在90%左右。林地、交通用地、水域和其他利用地的相对面积较小。林业用地中以纯林用地为主,2005年和2008年的纯林用地面积分别占林地面积的66.76%和72.52%。其次是未成林和混交林,2005年和2008年两者分别占林业用地面积的19.56%、7.02%和17.64%、7.39%。两时期内苗圃、疏林和其他宜林地的面积都相对较小。(2)从土地利用类型的变化来看,2005年到2008年,虽然耕地面积有所减少,但耕地一直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另外林地面积变化是最为明显的,从2005年到2008年增加了2951hm2,是2005年林地面积的68.7%,其他类型景观面积变化不大,处于较稳定状态。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情况来看,耕地面积的减少是其他用地类型最主要的补给来源。而在林业用地景观中,纯林景观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从2005年到2008年,纯林面积增加了2558.61hm~2,是2005年纯林总面积的94.95%。其次是未成林和混交林,面积变化分别由2005年的839.9hm~2、301.59hm~2增加到2008年的1277.69hm~2、535.07hm~2,增加面积是2005年总面积的51.23%、77.42%。其他用地类型面积变化较小。从土地利用类型转化情况来看,林业用地内各类型之间的转化较简单,一般都是由一种转向另一种,其中纯林转入转出的类型较多,是混交林和未成林主要的转入来源。(3)在景观格局及动态分析方面,2005年到2008年各土地利用类型及林业用地类型都存在相同的变化趋势。各用地类型的斑块数量增加、斑块密度变大、最大斑块指数降低、平均斑块面积减小,斑块类型蔓延度、优势度降低,景观呈现破碎化趋势;斑块形状指数、分维数不断上升,人类对土地的作用强度不断加大。但从整个景观空间格局上,利用香浓多样性指数、香浓均匀度指数、散布于并列指数和蔓延度指数分析,各指数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说明各类型之间景观虽然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但并没有引起整体景观格局的明显变化。(4)采用人为影响指数模型,得出大名县人类活动对区域整体的影响正与日俱增,区域人为影响指数从2005年的50.37%,增加到2008年的52.53%。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引起大名县土地利用景观类型变化的的主要驱动力因素―人口、政策、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