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中我们通过紫外诱变和单细胞分离技术来筛选具有优良性状的盐生杜氏藻(Dunaliella salina)株系,以期通过紫外诱变获得具有高生长速度,高β-胡萝卜素含量,抗逆性好的具备工业化养殖优势的株系。此后在培养基配方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培养基的一次性添加与分次添加以及培养基流加三种不同培养基添加方式对盐生杜氏藻生物量提高和β-胡萝卜素积累的不同效果。另外我们就养殖中出现的原生动物污染和杂藻污染的治理进行了探索,为盐生杜氏藻工业化养殖中生物污染的治理提供了实验依据。优良的藻种是实现盐生杜氏藻工业化养殖的基础,我们以β-胡萝卜素含量高的藻株D.salinaN8为出发株,通过紫外诱变技术来获得生长速度提高的诱变株系并最终筛选了两个株系OUC-N8-5和OUC-N8-2,并初步测定了其生长速度和β-胡萝卜素含量,结果显示:OUC-N8-5和OUC-N8-2的生长速度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相同培养时间OUC-N8-5藻细胞密度达到153.1×104cell/L,OUC-N8-2的藻细胞密度达到123.7×104cell/L,比出发株藻细胞密度(109.3×104cell/L)分别提高40%和12%;OUC-N8-5和OUC-N8-2的藻液β-胡萝卜素含量分别为10.68mg/L和9.71 mg/L,分别比出发株的藻液β-胡萝卜素含量(8.93 mg/L)提高和19.5%和8.7%。在室外自然条件培养的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探索适宜的营养盐条件,并研究了培养基不同添加方式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的影响,旨在通过营养盐调控提高养殖中藻细胞生长速度和藻液β-胡萝卜素含量。实验获得的以15°Be卤水为培养基质时盐生杜氏藻生长最适的营养条件是NaNO3 0.2mmol/L,CO(NH2)2 0.6 mmol/L,NaHCO3 20 mmol/L;培养基的添加方式对盐生杜氏藻生长和β-胡萝卜素积累有明显的影响,培养基一次性添加获得生物量(25.6×1010cell)和β-胡萝卜素量(15.66g)是最低的,流加培养获得的生物量最高(47.8×1010cell),培养基分次添加对短时间积累β-胡萝卜素的效果最好(37.08g),这两种方法可分别用于盐生杜氏藻培养中对高生物量和高β-胡萝卜素量的要求。研究中针对盐生杜氏藻养殖中常见的生物污染-纤毛虫和耐盐蓝藻的治理也进行了探索。盐生杜氏藻培养中的三种游泳型纤毛虫(具体种属不详)污染使用3mg/L~6mg/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致死率达到100%,实验中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盐生杜氏藻的影响不明显,实验设计的最高8 mg/L的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浓度不会引起盐生杜氏藻的死亡,对盐生杜氏藻的生长抑制也没有显现。对于盐生杜氏藻养殖中耐盐蓝藻-盐生隐杆藻的污染,研究结果表明硫酸铜对盐生隐杆藻的毒性较对盐生杜氏藻的毒性强,使用5mg/L的硫酸铜对盐生隐杆藻抑制和致死效果较好,通过一段时间的培养可达到藻种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