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土壤生态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论文选择海南岛面积广、发育典型的砖红壤,在东、西部各取6个土壤剖面,分析砖红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铬(Cr)、镍(Ni)、铜(Cu)、锌(Zn)、砷(As)、镉(Cd)、铅(Pb)的含量特征,研究不同地区砖红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纵向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剖面不同层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规律及其成因。
结果表明:
(1)海南岛砖红壤中铬、铜、铅、镉含量普遍较高,总体上东部地区砖红壤环境质量平均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砖红壤元素淋溶作用较强,多数重金属含量淀积层明显大于淋溶层和母质层;砖红壤重金属元素含量除受成土母质影响外,还受成土过程影响。
(2)就土壤元素形态特征而言,Cr、Ni、Cu、Zn、As在土壤中形态含量具有残渣态>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可交换念的特征;Cd的有机态含量最高,Pb的铁锰氧化态含量最高,通过元素活性分析得出,Zn、Cu、As表层的重金属元素活性明显比深层高,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更大。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土壤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空间变异性及土壤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东部剖面中Ni和Cu、Ni和Zn、Cu和Zn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Cr和Ni、Cu和Pb、Cd和As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西部剖面中Pb和Cu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Cr和Ni、Cr和Zn,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海南岛砖红壤中这些重金属来自相同污染源的概率较大。
(3)以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出海南各砖红壤剖面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文昌抱罗、屯昌城北、儋州那大镇西3个剖面达到轻度污染,其余9个剖面符合国家土壤二级标准。
另外,针对海南砖红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实际,给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