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岛东西部砖红壤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来源 :中山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arling19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重金属污染不仅影响土壤生态环境而且危害人体健康,研究土壤重金属含量特征及其分布规律并对土壤环境质量进行评价,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论文选择海南岛面积广、发育典型的砖红壤,在东、西部各取6个土壤剖面,分析砖红壤中7种重金属元素铬(Cr)、镍(Ni)、铜(Cu)、锌(Zn)、砷(As)、镉(Cd)、铅(Pb)的含量特征,研究不同地区砖红壤剖面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纵向变化规律,探讨不同剖面不同层位重金属元素的富集规律及其成因。 结果表明: (1)海南岛砖红壤中铬、铜、铅、镉含量普遍较高,总体上东部地区砖红壤环境质量平均优于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砖红壤元素淋溶作用较强,多数重金属含量淀积层明显大于淋溶层和母质层;砖红壤重金属元素含量除受成土母质影响外,还受成土过程影响。 (2)就土壤元素形态特征而言,Cr、Ni、Cu、Zn、As在土壤中形态含量具有残渣态>铁锰氧化态>有机态>可交换念的特征;Cd的有机态含量最高,Pb的铁锰氧化态含量最高,通过元素活性分析得出,Zn、Cu、As表层的重金属元素活性明显比深层高,可能造成的环境危害更大。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土壤元素含量的变化规律、空间变异性及土壤各重金属元素含量的相关性,东部剖面中Ni和Cu、Ni和Zn、Cu和Zn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Cr和Ni、Cu和Pb、Cd和As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在西部剖面中Pb和Cu之间都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Cr和Ni、Cr和Zn,存在显著的相关性,说明海南岛砖红壤中这些重金属来自相同污染源的概率较大。 (3)以土壤背景值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为评价标准,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方法评价出海南各砖红壤剖面的污染程度,结果表明文昌抱罗、屯昌城北、儋州那大镇西3个剖面达到轻度污染,其余9个剖面符合国家土壤二级标准。 另外,针对海南砖红壤重金属污染问题的实际,给出了相应的综合防治对策与措施。
其他文献
乌江北源是长江上游南岸最大的支流,贵州最大的河流,是长江中下游重要的生态屏障,在保障流域生态安全方面具有重要地位。对研究区景观格局变化及脆弱性进行研究,把握生态环境存在
旅游的发展对少数民族社会文化的影响一直以来是我国旅游研究中的热点问题。主人社区的性别角色关系是组成其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对两性角色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
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者的自主阅读实践,不要以教师繁琐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感悟。因此,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鼓励学生多多阅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质疑,形成语感与审美意识,提高阅读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另外,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读的形式是丰富多样的,教师可根据教学实际,灵活组合运用,让学生内化课本语言,完善语言结构,在写作与交际中有效地运用。  一
在改革开发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经过30余年的发展,东莞成为了国际性的加工制造业基地和中国重要的外贸出口基地。由于早期企业入驻的“零门槛”和土地的粗放利用,今天的东莞形
移动对象数据库在最近几年成为了研究的热点之一。因为无法从GPS和PDA或者其他移动终端里获取大量的真实数据以供实验,移动对象数据库研究框架需要一个模拟数据生成器来生成大
生育是人类实现生命延续的唯一手段,是人类发展历程中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人类的生育活动自古有之,由此也衍生出了一系列与之相关的生育观念、生育行为以及制度规范和风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