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相声作为国家瑰宝从各方面反映出我们的民族精神。每年在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中国相声的幽默给全国的观众带来了欢笑,被全国观众期待着。因此探索挖掘中国相声的理解和产生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虽然相声的定义各种各样,但是没有一个是被广泛接受的。Pocheptsov在1981年的时候将幽默分为两种:情境幽默和言语幽默。相声属于言语幽默。它出现在1870年左右。经过100年的发展,以民间艺术的形式被广泛接受。此种形式的艺术全方面反映出某个时代某个国家的文化特色。然而,由于缺乏文化背景知识和对相声的基本形式、结构的认识,外国人对相声的了解还不多。幽默是人类特有的重要特征。有很多语言学相关领域的学者长时间研究幽默。像拉斯金的语义脚本理论,阿塔多的文字幽默总论,格赖斯的合作原则,他们从予以文本,语用学角度对幽默进行的系统的研究。和他们不同的是,关联理论开始从认知学角度对幽默进行研究。而关联理论是认知学和语用学的交叉点。引起了了公众的广泛重视。关联理论是Sperber和Wilson二人在《关联:交际与认知》这本书中提出的。时至今日,关联理论被广泛应用到幽默的研究中。但是很少涉足到相声这个领域里。因此本文会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相声中的幽默,并且中国相声中的产生和理解机制会做详细分析。整篇论文由七章组成。绪论部分介绍研究意义和目的以及该项研究的背景。并基于该领域目前所取得的相关成就指出本文的必要性。第一章介绍幽默理论的研究成果以及阐述相声,幽默的研究现状,例如Raskin的语义脚本理论,Attardo的言语幽默总论,Grice的合作原则以及Sperber&Wilson的关联理论。第二章从关联理论的角度具体阐述相声中幽默效应的产生,以及分析影响理解幽默的因素,例如习俗,宗教,政治和语言。第三章介绍主要的研究方法。第四章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更具体一些相声案例分析。第五章介绍产生幽默效果的语言策略。最后的结论部分会简单介绍该篇论文的主要研究成果,以及本文研究的不足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