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一些环境因素的综合作用,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高,由此带来的并发症的发病率也随之增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患者最严重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已成为当今世界成年人主要致盲眼病之一,并且一旦进入到了后期即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期,对视力的损害是不可逆转的。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改变是产生了新生血管、玻璃体积血或视网膜前出血。而这些病理改变都是眼内环境的改变促进了新生血管的产生而引起的。目前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临床缺乏有效的预防和根治方案。目前研究发现眼内血管形成刺激因子与抑制因子的失衡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主要原因。色素上皮衍生因子(pigment epithelium derived factor, PEDF)和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2,AngⅡ)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作用逐渐得到学者的认识。研究发现PEDF具有抑制新生血管生成的作用,并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AngⅡ可以引起眼内血-视网膜屏障的破坏和新生血管的生成。本研究通过测定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PEDF和AngⅡ的含量,探讨两者与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选自2013年1月至2013年7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一科住院行玻璃体切割术的患者共65例(65眼)。其中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diabetic retinopathy, PDR)组34例(34眼)。对照组31例(31眼)为单纯孔源性视网膜脱离(rhegmatogenous retinal detachment,RRD)20例(20眼)和特发性黄斑裂孔(idiopathic macular hole,IMH)11例(11眼)的患者。对照组排除标准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全身重大系统性病变及眼部其他病变。血清取自患者晨起空腹静脉血2mL,3500r/min,4℃,离心15min后取上清液,置于无菌EP管内,迅速放置于-80℃冰箱内备用。玻璃体取自玻璃体切割术中,在行标准三通道玻璃体切割术时,用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接在玻切管处,在未打开灌注阀前切除0.3~1.0mL的玻璃体。将所得玻璃体液置无菌EP管中,迅速置于-80℃的冰箱中备用。本实验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assay,ELISA)检测。试剂盒均来自北京康为世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实验操作步骤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要求进行操作。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分析,PDR组血清与玻璃体中AngⅡ和PEDF含量的比较用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两组间血清及玻璃体中PEDF和AngⅡ含量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PDR组血清和玻璃体中AngⅡ和PEDF含量的关系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PEDF的浓度分别是498.90±85.46μg/L、314.39±86.78μg/L,对照组血清和玻璃体中的PEDF的浓度分别是551.19±62.87μg/L、436.99±73.29μg/L,血清中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中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2.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患者血清和玻璃体中AngⅡ的浓度分别是453.57±81.72ng/L、488.37±84.19ng/L,对照组血清和玻璃体中的AngⅡ的浓度分别是290.17±60.69ng/L、316.46±68.76ng/L,血清中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玻璃体中两组之间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3.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患者玻璃体中AngⅡ的浓度高于血清中的AngⅡ的浓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患者玻璃体中PEDF的浓度低于血清中的PEDF的浓度,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玻璃体和血清中AngⅡ表达升高, PEDF表达降低,PEDF和AngⅡ可能共同参与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2.玻璃体和血清中PEDF含量的降低及AngⅡ含量的升高可能促进了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