褐飞虱翅型分化分子机理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ihao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基因型相同生物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组织结构可能表现出显著的差异,这种发育可塑性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态环境而形成的一种极其重要的生存策略,褐飞虱的长短翅分化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长翅型褐飞虱具飞行能力,利于种群扩散,而短翅型褐飞虱丧失飞行能力,但具有较高的生殖力,更利于种群增长。半个世纪以来,虽然众多学者以蚜虫、飞虱、蟋蟀为模式,对昆虫翅多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也积累了大量的资料,但尚未揭示翅型分化的分子机制。本论文针对这一科学问题,以褐飞虱为模型,从基因组和转录组数据分析入手,经过系统研究,揭示了其翅型分化的分子机理。所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分析了褐飞虱的全基因组序列和翅型分化相关的基因。用全基因组鸟枪法和fosmid文库结合的方法做测序拼接,最终得到了1.14Gbp的褐飞虱基因组草图,contig N50大小为24.2kbp, scaffold N50大小为356.6kbp,共注释了27,571个CDS序列。基因组序列为进一步研究褐飞虱的生物学机理提供了必要的序列信息基础。进一步分析了基因组中与翅型分化相关的基因,包括营养通路基因、保幼激素合成相关基因、翅发育网络基因、迁飞及生物钟相关的基因,表明TOR信号通路参与了褐飞虱的生殖和激素合成调控;胰岛素信号转导通路中有2个受体基因存在;翅发育网络基因在褐飞虱中是保守的,这些基因在长短翅褐飞虱若虫中的表达量差异显著,干扰这些基因能引起翅发育不正常;迁飞及生物钟相关基因在褐飞虱中同样存在,它对褐飞虱迁飞过程中时间补偿以及定向机制有重要意义;基因组DNA甲基化与不同翅型褐飞虱间的差异也有一定联系。2.分析了褐飞虱转录组并比较了长短翅表达谱的差异。通过转录组分析,共得到了85,526条褐飞虱的转录组序列。对短翅型雌成虫和长翅型雌成虫做表达谱比较,发现了和翅型差异相关的基因。其中,与肌肉组成、能量代谢和生殖相关的基因表达差异显著。同时,基因组分析中与翅型分化相关的基因同样能在转录组中找到表达信息,其中有8个基因在长短翅型比较中有显著性差异表达。转录组的分析为褐飞虱翅型分化提供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3.揭示了褐飞虱翅型分化的分子机制。发现褐飞虱两个胰岛素受体基因(NllnRl和NlInR2)通过调控NIFOXO的活性分别控制了长翅型和短翅型的发育。NlInRl通过激活NlPI3K-NlAkt信号级联诱导长翅型飞虱产生,如果这条通路被抑制,则诱导短翅型飞虱产生。与NlnR1相反,NlnR2是这条通路的负调控因子,抑制这条通路诱导长翅型飞虱产生。我们还发现一个分泌于脑的类胰岛素多肽NlLP3激活了胰岛素信号通路,从而诱导长翅型褐飞虱产生。同时,在白背飞虱和灰飞虱中证明了胰岛素信号通路在飞虱科中是控制翅型分化的普遍机理,这也是昆虫中首次证明翅型分化分子基础的研究。4.比较了长短翅型飞行肌,分析了飞行肌的关键基因。通过转录组和蛋白质谱的比较,筛选了与间接飞行肌相关的关键基因,如flightin和TpnC4基因等。其中,flightin对间接飞行肌的结构和功能起到了决定性作用。鉴于flightin在非昆虫的六足总纲和甲壳纲的物种中都是保守的,这为研究昆虫翅的进化提供了一丝线索,并为翅二型物种飞行肌分化提供重要的参考。
其他文献
目的:探究TBL教学模式在临床实习教学中对基本临床技能学习影响的运用研究。方法:选取2015级5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进入附属医院急诊科轮转的实习生作为研究对象,根据轮转表
文章基于绿色发展理论,构建绿色经济减贫效益测评指标体系,并以贵州87个区县为例,分析贵州整体以及各区县绿色经济减贫效益,发现贵州绿色经济减贫发展存在三个方面问题:一是
从天然产物中寻找新的杀虫活性物质是开发新杀虫剂和克服或延缓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有效途径之一。雷公藤Tripterygium wilfordii Hook是一种重要的农药植物资源。西北农林科技
我国乡村旅游开始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此后发展迅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乡村旅游的不断升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乡村旅游作为一门产业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
对三种不同连接形式下的内嵌墙板与钢框架进行抗剪性能试验,研究钩头螺栓、套筒螺栓以及焊接钢板的抗剪性能,并计算不同连接形式下试件的理论抗剪承载力。试验结果表明:由套
目的:探讨经皮肾镜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136例肾结石患者,随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8例,对照组应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观察组行经皮肾镜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