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以急诊专科医师(本研究定位为完成住院医师第一阶段轮转培养后,开始在急诊接受专科培训的医师)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成长规律,划分其成长阶段,并提炼其阶段特征,在此基础上,结合前期文献研究成果,初步形成基于胜任力的急诊专科医师不同成长阶段评价指标。方法:(1)运用文献研究法收集和整理国内外急诊专科医师成长规律和胜任力相关的研究文献。(2)运用专家访谈法访谈急诊专科医师(预备访谈8名,正式访谈15名),了解急诊专科医师阶段成长规律,并运用扎根理论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归纳、分析和整理。(3)运用德尔菲法和问卷调查法征询专家对前期形成的急诊专科医师不同成长阶段胜任力评价指标的修改和完善意见,共进行两轮(第一轮专家25名,第二轮专家22名),并计算专家积极性、权威系数、专家意见集中程度和变异系数、专家协调系数。数据分析采用Excel表和SPSS16.0进行录入和统计处理。结果:(1)梳理国内外急诊专科医师成长规律和胜任力研究文献现状,比较分析美、加和欧洲的急诊专科医师胜任力模型,并将比较结果作为模型评价指标的初步来源。(2)按照急诊专科医师成长规律,合理划分急诊专科医师成长阶段和周期:初级阶段3年、中级阶段4-5年、高级阶段至退休,并提炼各阶段相应的成长阶段特征。(3)在上述基础上,初步形成急诊专科医师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胜任力评价指标,运用德尔菲法对指标体系及其内涵进行修改,结果显示:两轮调查问卷回收率达到100%,表明专家们对本研究的积极性高;两轮咨询的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79和0.83,说明专家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和可靠性;第二轮绝大部分指标算术均值比第一轮增加,说明专家们对指标的认可程度和集中程度在增加;从变异系数可以看出第二轮指标的离散程度较第一轮的指标均有所下降,说明收敛性提高;第二轮的专家协调系数比第一轮高,说明专家的协调程度在上升,经显著性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可信。结论:急诊专科医师不同成长阶段胜任力评价指标由六项核心胜任力及其相应二级指标构成,一级指标6项:患者服务、知识和技能、沟通合作、管理、教育和科研、专业特质;二级指标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特征设置:初级阶段15项,中级16项,高级18项。由于对各项能力的权重设置不同,该评价指标能有效区别急诊专科医师不同成长阶段,对各阶段急诊专科医师有不同的胜任力要求。该评价指标构建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急诊专科医师可根据指标体系来判断自身所处的成长阶段,了解自身对各项胜任力的掌握情况,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医疗机构和科室可依照指标体系要求更好地开展医师评价和考核急诊专科医师;评价指标涵盖知识、技能、沟通、管理和职业精神等方面的胜任力,可为今后急诊专业课程的开发提供基础,对规范我国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和考核体系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