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使用便利抽样,将临床客观检查指标与主观量表相结合,评估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情况,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明确危险因素和保护因素,为TIA患者个体化的二级预防提供理论依据和证据支持。方法本研究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在2018年11月-2019年10月期间,通过对河南省某市2所综合三级甲等医院以TIA为入院诊断且住院>1周的患者进行临床资料和问卷调查的收集,调查问卷的内容包括患者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相关危险因素、ABCD2评分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通过临床客观资料与主观量表相结合的方法来分析TIA患者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影响因素。通过使用Epidata3.1来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描述性分析使用均数?标准差(???s)和构成比(%)体现;组间相比使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2检验及秩和检验等单因素分析方法,多因素分析使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现状本研究共纳入231例以TIA为入院诊断的研究对象,年龄处于30-8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0?10.9岁,男性137例(59.3%),女性94例(40.7%),大多数研究对象已婚(71.0%),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41.1%),家庭人均收入>3000元(57.6%)。研究对象的疾病相关特征显示:无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和家族史的比例分别为55.0%、57.6%、65.8%和51.9%;且不吸烟和不喝酒的患者所占比例为70.6%和75.3%;TIA的临床表现多为不伴无力的言语障碍(43.7%)、1个小时内缓解(43.7%)的概率相对较高。2.研究对象的ABCD2评分现况将年龄、血压、TIA临床表现、TIA持续时间和糖尿病5个因素进行综合评分后,近二分之一的研究对象(48.1%)处于ABCD2评分量表的低危评分范围。3.研究对象的健康行为水平研究对象的健康行为得分为93.01±11.41分,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对照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Ⅱ每个条目评分标准,研究对象日常健康行为的频率处在“从不”和“有时”之间。健康行为的6个维度中单个条目显示:得分较高的维度是营养(1.89±0.48)和健康责任(1.80±0.50);运动锻炼、压力应对和自我实现维度得分相对较低,分别是(1.79±0.46、1.77±0.39、1.68±0.43)。4.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在本研究中,以1周为观察结点,根据影像学MRI检查有无责任梗死灶发现:168例研究对象没有进展为脑梗死,63例研究对象进展为脑梗死,231例研究对象在首次发病1周后进展为脑梗死的发生率是27.2%。5.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单因素分析TIA组和脑梗死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BMI、文化程度、家庭收入、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TIA临床表现、TIA持续时间、颈动脉斑块、LDL-C、TC、ABCD2评分、人际关系、健康责任、压力应对、运动锻炼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6.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入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家族史、ABCD2评分、BMI、文化程度、人际关系、健康责任和运动锻炼是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1.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发生率为27.2%,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危险评估和防治工作在临床上需要被高度重视。2.有家族史、肥胖和ABCD2中的高危组评分是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3.大专及以上的文化程度、有较好的人际关系、较高的健康责任以及较好的运动锻炼是TIA短期进展为脑梗死的保护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