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西藏,加强汉语教学不仅是藏族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西藏自治区稳定发展的需要,更是民族团结的需要。在对西藏中小学汉语教师进行的新课程培训中发现,当前小学汉语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在西藏,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农牧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西藏农牧区汉语教学水平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西藏汉语教学的发展。本研究将西藏农牧区小学阶段藏族小学生汉语教学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总结历史、审视现实,揭示汉语教学存在的不足之处,查找缘由并寻找解决的途径。总结历史部分(第二章),采用文献研究法,根据出现的时间和呈现的特点,将西藏小学汉语教学的历史划分为萌芽时期、初建时期、文革时期和规范时期四个阶段。并对每个阶段的历史进行梳理,揭示出各阶段汉语教学发展的特点。审视现实部分(第三章),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与观察法,对西藏农牧区小学汉语教学现状进行调查。具体包括对汉语学习环境、学生、教师、教材的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发现:汉语学习环境情况,家庭环境方面:父母学历水平、汉语水平较低,不能有效辅导和监督孩子完成作业;对待汉语和孩子在家讲汉语的态度不积极,家庭用语主要为藏语;在家里主要通过电视学习汉语,较少能够通过广播、网络与书籍学习汉语。学校环境方面:学生和教师绝大部分为藏族。县镇小学课堂使用汉语的频率高于乡村小学,县镇小学课外有部分师生使用汉语,乡村小学则基本完全使用藏语。县镇和乡村小学利用电视、广播促进学生学习汉语的情况均不理想。校园及教室布置、学校活动方面,县镇小学情况好于乡村小学。社会环境方面,西藏农牧区人口分布上绝大部分为藏族人口,语言使用上基本上为藏语。媒体方面,电视、广播的种类、制作与播出时间、儿童读物与课本的种类、印数和印张数等均大大低于同为民族地区的新疆、云南等地。学生情况,学习动机方面:当前农牧区小学生汉语学习主导性动机是积极性动机中的理想动机、认知动机和自我实现动机。父母、教师、教材、自我效能感、归因均等因素会不同程度地对不同类型动机产生一定的影响。学习目标与困难方面:由于存在畏难情绪,乡村学生汉语学习目标制定普遍低于县镇学生;县镇和乡村学生在知识和能力方面均不同程度存在一定的困难。学习活动方面主要存在类型单一、环境单一、缺乏能力关照等问题。当前毕业生汉语水平方面,县镇有一半的学生汉语考试成绩达到及格水平,乡村只有十分之一的学生能够达到;县镇小学毕业生在听说方面基本可以达到要求,阅读方面有一半学生可以达到要求,写作方面还达不到要求;乡村离县城或公路比较近的小学毕业生汉语水平略低于县镇小学,但是离县镇或公路较远的小学毕业生在听说读写方面均达不到要求。教师情况,各小学之间,汉语师生比存在较大的差异,部分小学师生比太高。县镇和乡村小学汉语教师在年龄、教龄和职称结构方面存在断层现象,表现为年纪轻、教龄短、职称低。内地院校毕业的教师较少,工作压力比较大。部分教师在理论素养与教学素养方面存在不足之处。缺少教学反思、写文章与课题研究,学校提供的专业发展方式不能满足教师的要求。教材方面,《汉语》较好地体现了第二语言教材的性质,难度较低,容易掌握汉语知识并形成汉语能力,比较适合西藏农牧区学生使用。《语文》不符合第二语言教学特点,对西藏农牧区藏族学生来讲难度较大,不容易掌握汉语知识并形成汉语能力,不适合使用。同时,《汉语》教材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语文》教材存在一些可供吸收的长处。解决途径部分(第四章),针对调查中发现的不足,从学习环境、学生、教师、教材四个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汉语学习环境方面,主要从经济、宣传、媒体、学校等方面提出对策;学生方面主要从学习动机、学习难点、学习活动等方面提出对策;教师方面主要从提高教师基本素养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教材方面,主要从选文、词语、练习、助读系统等方面提出相应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