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高锰TRIP钢的组织性能调控与力学行为

来源 :北京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yingship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的节能减排和安全性问题日益受到关注。为满足低排放和安全性的双重要求,高强度高塑性汽车用钢的研发与应用成为科研工作者的研究热点。现有的第三代先进高强度钢中,淬火与配分(Q&P)钢利用马氏体组织提升强度并利用亚稳残留奥氏体的TRIP效应提高塑性,但由于碳配分对温度较为敏感,需要相对复杂的Q&P过程和精确的温度控制,中锰TRIP钢通过合金设计和逆转变工艺控制得到细晶铁素体+奥氏体,兼具较高的强度和塑性,但由于元素的扩散相对较慢,往往需要长达数个小时的退火过程才能获得目标组织。这些或复杂或耗时的工艺,对其产业化应用提出了挑战。因此,仍需对高强度汽车用钢的成分设计、组织调控及控制技术进行探索,以期得到工艺简单,并且具有高强度、高塑性的汽车用钢。本课题从合金成分设计出发,结合层错能计算,以使试验钢在低层错能体系下变形时发生奥氏体→ε马氏体→α’马氏体相变为目的,设计高强高锰TRIP钢成分,并在合金体系中添加不同含量的B,以探索B添加对高锰TRIP钢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逆转变工艺对微观组织结构的调控,获得细晶奥氏体+α’马氏体复合组织,实现逆转变退火高强高锰TRIP钢的制备,开发出工艺简单、具有更高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高强高锰TRIP钢。利用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子背散射分析、X射线衍射和中子衍射等手段探索高强高锰TRIP钢制备及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规律和微观力学行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阐明热轧高强高锰TRIP钢的变形行为,验证成分和层错能设计的合理性,并对其热处理工艺进行探索。在对热轧试验钢进行退火时,自700℃起观察到再结晶行为,退火温度升高至800℃以上时,再结晶奥氏体所占比例升高,再结晶晶粒长大,并在随后的冷却过程中生成ε马氏体和α’马氏体。对热轧0B钢,在700℃退火时获得较好的力学性能,其屈服强度为347 MPa,抗拉强度为1207 MPa,总延伸率为45.3%,强塑积达到54.7 GPa.%。通过对逆转变工艺参数的优化,调控高强高锰TRIP钢的微观结构,获得不同屈服强度、抗拉强度和总延伸率的配合。退火温度升高或退火时间增加导致位错密度的降低、奥氏体所占比例的升高以及可能存在的再结晶奥氏体的长大,进而影响力学性能。高温短时退火时,高的退火温度能获得较高奥氏体比例,短的退火时间能限制奥氏体再结晶与晶粒长大,进而获得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25%压下率的0B钢在650℃退火5 min时,抗拉强度最高(1411 MPa),同时具有41.5%的总延伸率,强塑积达58.6 GPa.%。高锰TRIP钢中Mn偏析带来的奥氏体稳定性和组织差异有利于进行组织调控,提升高锰TRIP钢的力学性能。在较低温度逆转变退火时,富Mn区保留的微米级奥氏体晶粒与贫Mn区的细晶奥氏体+α’马氏体晶粒构成双峰组织结构,细晶组织带来强度的提升,而粗晶奥氏体保证了一定的延伸率。此外,Mn偏析带来的奥氏体稳定性差异使TRIP效应贯穿于高强高锰TRIP钢的整个变形过程,可以持续发挥TRIP效应的增强增塑作用。高强高锰TRIP钢中的B添加引入硬质M2B并细化奥氏体晶粒,有利于屈服强度和抗拉强度的提升。在热轧高强高锰TRIP钢中,B添加可在较少降低塑性的同时,将屈服强度提升超120MPa,并将抗拉强度稳定在1200MPa以上。在逆转变退火高锰TRIP钢中,B添加对塑性的损害明显高于热轧试验钢,其强化作用可被其他方式替代。晶粒细化可由对逆转变工艺参数的调控实现,硬质M2B的强化作用可由α’马氏体的强化作用替代。通过提高冷轧压下率或调整成分降低层错能,可以提高逆转变退火高锰TRIP钢的强度。冷轧压下率提升带来的前驱体位错密度提高和组织细化,在适当的逆转变工艺下,可同时提升强度和塑性。40%冷轧压下率0B钢在650℃退火10 min时,与同工艺退火的25%冷轧压下率0B钢相比,抗拉强度从1340MPa提升至1398 MPa,总延伸率从42.3%提升至46.7%。适当降低层错能体系同样可使前驱体组织得到细化,并使变形过程中奥氏体相对较早发生相变,带来强度的提升。与提高冷轧压下率相比,适当降低层错能的试验钢可获得1479 MPa的更高抗拉强度,但对应的总延伸率降低至30.5%。基于中子衍射分析研究,揭示了高强高锰TRIP钢变形过程中的应力应变分配规律以及应力应变曲线的锯齿状波动与不连续马氏体相变的关系。在热轧高锰TRIP钢和逆转变退火高锰TRIP钢的变形过程中,均存在多个阶段的应力应变分配,并且ε马氏体所能承担的应力增量有限。热轧高强高锰TRIP钢的变形过程中,α’马氏体生成前应力增量主要由奥氏体承担,α’马氏体生成后,应力的增量主要由奥氏体和α’马氏体共同承担。逆转变退火高强高锰TRIP钢的变形过程中,首先发生奥氏体与α’马氏体的先后屈服,奥氏体向ε马氏体的相变激活后,应力的增量主要来自于(200)等取向不利于相变的奥氏体,ε马氏体向α’马氏体的相变激活后,α’马氏体开始承担更多的应力增量,至变形后期,应力的增量主要来自于α’马氏体。此外,原位中子衍射分析表明,高强高锰TRIP钢应力应变曲线的锯齿状波动与不连续马氏体相变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1~2021-08本院及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7例。根据患者PCI动脉穿刺的路径,分为桡动脉途径42例(A组)和股动脉途径45例(B组)。比较两组的术中PCI情况、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24%和
期刊
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优异、施工便捷、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随着建筑钢结构减免防火涂层和进一步轻量化应用越来越受关注,建筑钢结构用钢朝更高强度、同时兼具抗震性和耐火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以低C、低Mo、高Nb为特征的复合微合金设计和热轧工艺路线,开发出一种新型550 MPa级热轧高强度抗震耐火钢,重点研究受热过程中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纳米
学位
选区激光熔化(Selective Laser Melting,SLM)技术是用于增材制造的重要成形方式,具有高自由度、高效率、低损耗等优点,适用于制造传统方法无法直接生产的复杂形状零部件,尤其适合内部复杂精细结构,如发动机、热交换器、涡轮机以及骨科内植物等。然而,SLM成形过程比较复杂,可变参数众多,通常涉及剧烈的激光与材料相互作用,严重影响制件精度和使用范围。特别是SLM工艺引起的孔隙等缺陷的存
学位
低合金钢力学性能优良且成本低廉,被广泛应用于桥梁、铁路、建筑、海上油气平台等领域。随着海洋资源的深入开发和海洋工程的极速发展,传统低合金钢在恶劣海洋环境中的服役性能显著降低,亟需开发具有更好耐蚀性和力学性能的新型低合金钢以满足长期安全服役的需求。合金元素及其配比、复杂的环境因素及漫长的服役周期决定了新型低合金钢的服役性能。近年来,基于机器学习的材料信息学方法以其强大的数据拟合和知识挖掘能力在预测材
学位
3D过渡金属高熵合金具有良好的强塑性匹配、优异的低温性能和抗辐照性能,在航空航天、超低温容器和核能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与传统合金相比,铸坯缺陷更严重和加工更容易开裂是此类高熵合金规模化生产面临的主要挑战,为突破这一瓶颈,本文设计了四种CrxMnFeNi(x=0.8~1.5)过渡金属高熵合金,并开展了合金凝固特性、高温热变形行为和服役性能的系统研究,明确了单、双相高熵合金凝固机理和热变形机制,揭示
学位
由于中国丰富的稀土资源,稀土钢的研发一直是冶金界探索的热点之一。稀土元素独特的外电子层结构使其在钢铁材料中得到广泛应用,将其加入钢中可以改善力学性能。针对低温钢,目前稀土对微观组织及低温韧性的作用机理研究尚比较局限,且在实现工业化稳定生产和替代价格相对较高的元素方面还未给出理论解释。因此,本文围绕C-Mn和Ni系低温容器钢的微观组织和低温韧性,在冶炼-热轧工业化生产过程,研究了全工序Ce对C-Mn
学位
论文针对150 t转炉生产低碳低磷钢炉衬侵蚀严重的问题,通过热力学模拟、实验室实验、工业试验对炉衬侵蚀机理、低碳低磷生产工艺、炉渣对炉衬的侵蚀、炉衬维护技术展开研究。阐明了生产低碳低磷钢时炉衬的侵蚀机理,优化了转炉冶炼后期加料制度和终点控制工艺,提出了生产低碳低磷钢炉衬综合维护方案,为提高转炉冶炼低碳低磷钢炉衬使用寿命及保障生产稳定顺行提供了理论与技术支撑。转炉生产低碳低磷钢炉衬侵蚀机理研究结果表
学位
C700R-1镍基耐热合金具有良好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塑性、耐腐蚀性、热加工性和焊接性,且在700℃和35MPa压力下105h外推持久强度大于100MPa,已被选为700℃汽轮机转子备选材料之一。但是由于镍基合金在凝固过程中,普遍存在凝固偏析,包括微观偏析和宏观偏析。前者将导致枝晶尺寸内元素分布不均,增加了后续热加工和热处理的难度;后者将导致合金内部出现大范围的成分不均的现象(镍基合金中常见的为
学位
随着信息产业的不断发展与芯片制程工艺的不断进步,电子器件逐渐小型化与集成化,导致电子器件的功率密度不断增大,工作发热十分严重,散热问题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器件进一步发展的瓶颈。由于较低的热导率,传统的电子封装材料已经不能满足高功率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急需开发新一代具有高热导率和低热膨胀系数的电子封装材料。金刚石颗粒增强铝基(金刚石/铝)复合材料具有较高的热导率、可调控的热膨胀系数、可靠的力学性能和
学位
核电是重要的低碳能源,但是,2011年福岛核事故的发生证明在事故工况下,传统Zr合金包壳材料无法满足安全要求。各国正在积极寻求事故工况下仍能正常工作的耐事故容错燃料系统及其包壳材料,同时,大力研发第四代核能系统和可控聚变能。氧化物弥散强化(Oxide Dispersion Strengthened,ODS)FeCrAl合金因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氧化性能,已成为事故容错燃料(Accident Tol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