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优异、施工便捷、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随着建筑钢结构减免防火涂层和进一步轻量化应用越来越受关注,建筑钢结构用钢朝更高强度、同时兼具抗震性和耐火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以低C、低Mo、高Nb为特征的复合微合金设计和热轧工艺路线,开发出一种新型550 MPa级热轧高强度抗震耐火钢,重点研究受热过程中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纳米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建筑结构用抗震耐蚀耐火钢”,评定单位:国家科技部;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相比,钢结构具有强度高、重量轻、抗震性优异、施工便捷、节能环保等优点,在建筑领域的应用逐步扩大。随着建筑钢结构减免防火涂层和进一步轻量化应用越来越受关注,建筑钢结构用钢朝更高强度、同时兼具抗震性和耐火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基于以低C、低Mo、高Nb为特征的复合微合金设计和热轧工艺路线,开发出一种新型550 MPa级热轧高强度抗震耐火钢,重点研究受热过程中力学性能和显微组织演变规律、纳米析出行为及其耐火机理;基于以较高Mn-Ni-Mo合金化、以高Nb-V为主的复合微合金化设计和热轧直接淬火+临界区热处理工艺路线,开发出一种新型690MPa级热处理高强度抗震耐火钢,重点研究临界区热处理过程中的多相、亚稳组织和纳米析出相的演变规律及其对室温、低温和高温性能的影响。550 MPa级热轧高强度抗震耐火钢的典型综合力学性能:室温屈服强度599 MPa,屈强比 0.75,断后伸长率 22.0%,-40℃时 KV2值为 280 J,600℃保温180 min屈服强度419 MPa。热轧态的显微组织为粒状贝氏体组织;随着受热温度的升高,贝氏体铁素体基体内部的板条结构发生合并,但晶粒尺寸没有发生明显的长大;M/A岛组元分解,过饱和C以渗碳体和微合金M(C,N)碳氮化物(主要为MC相)形式析出。在热轧态样品中仅有少量的纳米级M(C,N)析出,平均粒径为29.2 nm;600℃时,基体中析出大量细小的M(C,N),平均粒径下降至19.4 nm,显著提高析出强化效果;随着600℃受热时间增加至180 min,纳米级M(C,N)继续增多,析出相中Nb、V和Mo的质量分数逼近热力学平衡计算结果。受热析出的纳米级M(C,N)一方面以析出强化的形式直接提高高温屈服强度,另一方面能够钉扎界面和位错,稳定高温组织间接提高耐火性能。690 MPa级热处理高强度抗震耐火钢的典型综合力学性能:屈服强度805 MPa,屈强比0.84,断后伸长率21.0%,-20℃时KV2值为101 J,600℃屈服强度值480 MPa。热轧态显微组织为直接淬火马氏体组织,经过临界区淬火+临界区回火热处理后获得临界铁素体+新形成的马氏体+残余奥氏体+纳米M(C,N)碳氮化物(主要为MC相)构成的多相组织。临界区热处理调控软硬相配比获得低屈强比,残余奥氏体体积分数达到1 0.0%,获得优异的塑性和低温韧性。临界区热处理及600℃高温拉伸后,基体组织仍然保持板条形貌,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临界区热处理过程中的纳米级M(C,N)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回火组织软化造成的强度损失。在600℃拉伸时,小于10 nm的M(C,N)继续增加,进一步保障实验钢具有良好的耐火性能。
其他文献
华南是我国重要的钨资源产地,斑岩型钨(钼)矿床是近年来发现的又一重要钨矿床类型,具有重要的资源意义,但目前的研究对其成矿岩浆起源、成矿物质来源、矿质迁移与富集机理仍存在争议。郎村钨钼矿床位于浙江省安吉县,其黑钨矿资源量(WO3资源量1.85万吨,平均品位1.25%)已达到中型规模,是浙西地区钨矿床的典型代表。矿区发现多期花岗质侵入岩和多种矿化类型,为研究钨矿的岩浆起源、金属富集机理提供了可能。本论
随着资源开发深度的不断加大,立井穿越地层水文地质条件越加复杂,针对国内外最深冻结井筒高家堡煤矿进风井冻结工程面临的技术经济挑战,确立以现代传感和信息技术为基础,提出可以提升深立井冻结工程可靠性和理论技术水平的研究方向。主要开展了以下研究:(1)以冻结深度发展为坐标,研究了井筒冻结温度场理论、温度场监控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以冻结壁交圈、冻结壁成型承载为关键技术控制的深井冻结工程技术理论研
铸件日益大型化、复杂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对铸造技术和设计能力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工业界普遍采用铸造模拟技术来辅助铸件结构及铸造工艺的优化。在铸造模拟过程中,材料物性参数的设定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的准确程度对铸造模拟结果的影响很大。固/液糊状区是铸件凝固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特有区域,凝固过程中的潜热释放、溶质分凝、凝固收缩等均在糊状区发生,大部分的铸造缺陷也都在糊状区内产生(比如:缩松、冷隔、热裂
预见控制因其能利用已知的未来信息以改善闭环系统的品质,而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应用价值.该方法已与多种控制系统相结合,产生了丰富的理论成果.本文把预见控制与互联系统结合,深入地研究互联系统的预见控制理论.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一、研究离散时间互联系统的预见控制器设计问题.该部分同时考虑目标信号和干扰信号的未来值均可提前已知的情况.为克服直接设计控制器所带来的计算量庞大的困难,运用分解-集结的方法.先由预见
目的:分析评估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于治疗期间应用曲美他嗪取得的药学价值。方法:将本院在2020-06~2021-06接受诊治的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纳入研究展开随机对照试验,入组对象为72例,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分组依据将其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以对症支持治疗为基础应用曲美他嗪,对比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临床治疗有效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对照组、观察组
自2011年二维过渡金属碳/氮化合物(MXene)被首次报道出来,MXene瞬间激起了科研人员的研究热情。究其原因,是MXene与石墨烯具有非常相似,却又有截然不同的性质:超高电导率、超强机械性能、优异的生物相容性、突出的储能、光学、生物成像和生物催化等特性,丰富的表面官能团及可调控的层结构。MXene作为新型二维材料,已经被证明是一类具有竞争力的高性能生物材料。本论文以Ti3C2Tx MXene
在未来几十年内,高炉炼铁对高品质焦炭的巨大需求将会对优质炼焦煤资源的持续供应带来极大的挑战。然而,中国探明的炼焦煤资源中,主焦煤和肥煤等优质炼焦煤所占比例少于40%。因此,为了防止未来优质焦煤资源的枯竭给焦炭生产带来的困境,有必要开发新的焦化技术,扩大非优质焦煤的使用,减缓优质焦煤消耗。尽管以SCOPE21为代表的快速预热炼焦工艺在工业化应用中因经济性和设备损耗等问题并未得到推广,但快速预热仍然被
在“双碳”背景下,探索和开发更高耐磨性、更长寿命的高性能绿色钢铁产品,实现耐磨钢铁材料迭代升级,对减少因磨损导致的经济损失和资源浪费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通过原位自生方法研发的新型TiC增强耐磨钢,虽然相对于同等硬度的传统耐磨钢耐磨性能大幅提升,但由于TiC引入带来的韧性降低和残余应力增加的问题制约了其广泛应用。本文以原位自生TiC增强HB400耐磨钢为研究对象,采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
微合金非调质钢具有较好的强韧性,并且其生产具有高效、节能等优点,应用领域较为广泛。然而,由于钢种成分的特殊性,凝固过程中析出的第二相是制约连铸坯质量的关键因素,对连铸二次冷却也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二冷水量与钢的凝固特性不匹配,二次冷却不均匀性等问题,均会引起连铸坯表面以及内部裂纹,最终遗传至轧材。现阶段,关于微合金非调质钢第二相析出以及γ→α相变的研究不足,缺乏基于钢种凝固特性的定制化连铸二次冷
目的:探讨桡动脉途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心功能、血管内皮功能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01~2021-08本院及西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7例。根据患者PCI动脉穿刺的路径,分为桡动脉途径42例(A组)和股动脉途径45例(B组)。比较两组的术中PCI情况、心功能指标、血管内皮功能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与B组的首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5.24%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