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冰洋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年际变化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vgbin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北冰洋是对气候变化最敏感的海域,气温升高的同时,海冰覆盖率急剧下降。浮游动物在海洋生态系统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枢纽作用,是连接浮游植物和更高营养级的桥梁。同时,浮游动物作为海洋生物泵的驱动力之一,在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考虑到浮游动物较短的生活史和较弱的运动能力,它们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可能会更加敏感,因此许多研究将浮游动物作为全球变化的指示种。自2003年以来,北冰洋的海冰消退速度有加速的趋势,并且在2012年达到历史记录的最低值—341万平方公里。因此,分析2003—2012年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和分布现状对全球变化背景下西北冰洋生态系统长期变化研究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利用2003、2008、2010和2012年中国4次北极科学考察所获取的浮游动物样品,分析了西北冰洋上层(<200米)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地理分布和年际变化,并且重点分析了主要植食性类群—桡足类的组成、地理分布和年际变化。同时分析了2012年北冰洋中心区中上层(<1000米)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和地理差异。本研究的目的是揭示浮游动物群落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期为西北冰洋浮游动物长期变化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和数据支持。根据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和丰度,整个西北冰洋可以划分出3个地理分布上相隔离的群落:近岸浅水、陆坡过渡和深海群落。近岸浅水群落位于最南部,陆坡过渡群落位于最北部的楚科奇海陆坡区和波弗特海边缘,深海群落则包括楚科奇海台、楚科奇深海平原以及加拿大海盆的所有深水站位。桡足类和藤壶幼体是近岸浅水群落最主要的组成类群(>90%),深海群落则由桡足类占绝对优势(>90%),过渡群落兼具前两个群落的特征。近岸浅水群落的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丰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白令海入流水的影响,但仍然以本地繁殖和发育的伪哲水蚤(Pseudocalanus spp.)、北极哲水蚤(Calanus glacialis)以及藤壶幼体(Barnacle larva)为最主要的种类。陆坡过渡和深海群落的物种组成主要为极北哲水蚤(Calanus hyperboreus)、细长长腹水蚤(Metridia longa)、拟真刺水蚤(Paraeuchaeta spp.)等北极种类和伪哲水蚤、北极哲水蚤等广布型种类。近岸浅水群落浮游动物总丰度自2003至2012年呈上升的趋势,这说明在楚科奇海浅水区,浮游动物群落总丰度受益于海冰的快速消退和生长季节的延长。然而,由于站位分布、覆盖范围以及调查时间上的差异,难以对比陆坡过渡群落和深海群落的年际间差异。同时由于调查范围广大,地理分布上的巨大差异掩盖了楚科奇海内部不同水团的影响。楚科奇海作为西北冰洋最受关注的海区,浮游动物的群落结构、影响因素和年际变化还需进一步细化。根据现有的科学假设,楚科奇海是底栖食物链向浮游食物链主导转化最早发生的海域。为了研究楚科奇海夏季浮游动物群落的年际变化及其空间异质性,我们选取4个航次楚科奇海的站位,在划分不同地理群落的基础上比较了它们的年际变化格局。根据浮游动物种类组成和丰度,楚科奇海存在3个地理群落:南部近岸、中部陆架和北部陆坡群落。北部陆坡群落浮游动物总丰度较低且以桡足类为主(>90.0%),中部和南部群落丰度高,由桡足类和底栖动物浮游幼体共同主导(86.1—97.0%)。从2003到2008年,北部陆坡群落的平均丰度从112.4个/m3增加到182.9个/m3,并且所有终生浮游类群的丰度都呈增高趋势,只有阶段性浮游幼体丰度减少。中部和南部群落浮游动物总丰度呈波动趋势,分别在2012和2010年出现最高值,但是两个群落的总平均丰度却呈现线性增加的趋势。从优势种组成上看,北部群落除了桡足类外只有圆胃住囊虫(Oikopleura vanhoffeni)优势度大于0.02,优势种完全一致且优势度变化较小。中部和南部群落的优势种在组成、数量和优势度上都有明显的年际差异。该结果表明,即使在楚科奇海内部浮游动物群落年际变化也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以终生浮游类群为主的北部陆坡区群落结构稳定,主要表现为丰度增加;南部近岸和中部陆架群落组成和丰度都存在明显的年际差异,且终生浮游类群和阶段性浮游幼体趋势性并不一致,但总体上也是增加的趋势。虽然逐一划分不同航次的浮游动物群落不能有效的进行群落结构的年际间对比,但是不同地理分布的群落已经显示出物种组成上的的巨大差异。桡足类是西北冰洋浮游动物的最主要类群,长期以来北冰洋的浮游动物研究也主要集中在桡足类方面。北冰洋的桡足类为了适应严酷的环境发展了各自不同的生活史策略。为了研究具有不同生态适应性的浮游动物对气候变化的敏感性,我们在划分不同生态类型的基础上,分析了主要桡足类物种的年际变化趋势。根据物种反向聚类的结果,可以划分出4个生态类型(太平洋种、泛北极陆架种、北极深水种和北极机会种),而且不同生态类型存在地理分布上的差异。在楚科奇海,太平洋种类和泛北极陆架种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太平洋种类的丰度主要取决于当年白令海入流水的强度。年际间对比发现,北极哲水蚤的丰度自2003年至2010年由24.0个/m3递增至54.7个/m3,而且2012年达到历史记录的最高值568.8个/m3。在楚科奇陆坡/海台区,泛北极陆架种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70.9—97.4%,没有明显的年际变化趋势,但是北极深水种的丰度由2003年的33.1个/m3下降至2012年的17.0个/m3。在加拿大海盆,泛北极陆架种和北极深水种的丰度都出现了降低。我们的结果表明,在楚科奇海,泛北极陆架种,尤其是北极哲水蚤,是气候变化的受益者,而在海盆区,泛北极陆架种和北极深水种丰度的同时降低则表明气候变化会对桡足类带来不利影响。深水海盆区浮游动物的垂直分布模式和地理差异也是北冰洋浮游动物研究的热点之一。利用2012年9月01—06日采自马卡诺夫海盆和楚科奇深海平原共4个站位的分层浮游动物样品,我们研究了浮游动物在0—1000m水层的垂直分布以及地理差异。结果表明,浮游动物在0—200m分布密集而在200—1000m比较稀少。在数量上占优势的种类中,植食性为主的拟长腹剑水蚤(Oithona similis)、北极哲水蚤和极北哲水蚤集中在200m以浅的水层。虽然在200m以下杂食性种类矮小微哲水蚤(Microcalanus pygmaeus)、隆剑水蚤(Oncaea spp.)和细长长腹水蚤的丰度也明显降低,但是占浮游动物总丰度的比例却明显更高。两个调查海区浮游动物种类组成相似,但是楚科奇深海平原大型桡足类极北哲水蚤的丰度较高,而小型桡足类丰度较低。在垂直分布上差异主要在于500—1000m水层,马卡诺夫海盆站位丰度在22.7—92.6个/m3之间,而楚科奇深海平原只有1.6个/m3。深海区浮游动物丰度的地理差异说明生物泵的作用存在空间异质性。类似地理差异产生的原因在于楚科奇深海平原存在数量较多的极北哲水蚤,它们在春季融冰前就上升到表层摄食冰藻,显著降低了有机物的垂直通量。
其他文献
本文以我国近年来正在推行的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切入点,探究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之间的互动关系。基于区分不同年龄专利价值差异的创新指数及手工收集的城市行政审批中心的成
心肌缺血后适应(myocardial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MIPO)是在再灌注开始立刻给予短暂、多次、重复的心肌缺血与再灌注,然后再完全开放病变冠状动脉,能提高心肌对较长时
目的 对比头孢克肟及头孢克洛治疗急性细菌性肠炎的效果,且对血清中TNF-α、IL-8水平也进行比较。方法 以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来我院进行治疗的100例急性细菌性肠炎病患为研
目的:探讨人白血病相关蛋白16 (Leukemia Related Protein 16, LRP16)对3T3-L1脂肪细胞、C2-C12成肌细胞、HepG2肝癌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1)利用脂质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由于胰岛素分泌不足和/或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一组以血糖增高为主的疾病。无论是1型还是2型糖尿病,胰岛β细胞的凋亡都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在1型糖尿病
如何通过营销手段提高智能硬件采用率是企业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信息线索效用理论和调节匹配理论,通过三个实验研究消费者调节定向与学习策略的交互效应对其智能硬件采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人口的预期寿命越来越长,加上实行计划生育,老年人的比例在我国将逐渐增加,人口老龄化现象不可避免。老年人由于其本身的生理、解剖和代谢的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
目的调查精神病医院医务人员组织公平感与组织公民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对精神病医院360名医务人员进行组织公平感和组织公民行为的测量。结果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
回 回 产卜爹仇贱回——回 日E回。”。回祖 一回“。回干 肉果幻中 N_。NH lP7-ewwe--一”$ MN。W;- __._——————》 砧叫]们羽 制作:陈恬’#陈川个美食 Back to yie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