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时代下图书馆室内环境的转型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xk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书籍的价值体现在于阅读,那么图书馆的价值体现应该来源于读者。如何在满足读者基本阅读需求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馆内读者的使用体验,成为当下图书馆室内设计值得仔细思考的重要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阅读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改变,政治背景、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介质,不同的阅读介质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方式。当下的科学技术正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书籍实施了大规模的数字化工程,越来越多的纸质形式转变成电子书籍,阅读进入了纸质与数字阅读并存共融的时代。面对这些变化,图书馆在其室内环境设计上也需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实现我国图书馆的现代化,继而带动整个图书馆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是自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我国对于图书馆设计上追求的主要目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不论是科技进步还是经济发展都为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创造了优越的基础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变迁是我国图书馆在历史演进中进行了第一次转型,而我们经历的正是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演进的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第一次更加艰巨和复杂,除了要依靠“研究国际新环境、解决本土新问题”的逻辑思路,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气以及科学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才有可能实现这次的变革。本文通过以下思路,展开多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室内环境转型性研究。首先,结合国内外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和梳理,理清图书馆室内环境的发展脉络;其次,由具体到抽象,以传统图书馆建筑的室内环境发展为切入点,由点及面,逐步深入到多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的相关理论,总结出多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原则及策略;最后,由抽象回归到具体,结合上述理论进行设计实践运用分析。本文通过对传统图书馆的转型性研究,希望能为我国的图书馆现代化事业注入充分的历史性依据和些许新鲜血液,使当下的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不仅仅流于形式上的创新,更能做到有迹可循,最终探索出继往开来的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之路。
其他文献
贫困问题是各国各界都一直努力解决的世界难题之一,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绊脚石。我国政府近年来的扶贫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可以说减贫的成果与政府的投入密不可分,其中社会保障支出与贫困群体天然的联系在一起,社会保险、社会救助以及其他保障性的支出共同编织了社会多层安全网,其在扶贫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完成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时间的缩短,脱贫工作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精准扶贫以
目的研究湖南省献血者与输血有关主要感染性疾病的情况. 方法 ALT采用赖氏法,HBsAg、抗-HCV、抗-HIV1/2检测采用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血清学检查采用快速血浆反应素环
摘 要:针对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课程涉及知识面广、综合性强的特点,采用讨论与互动式教学、实践教学、项目教学等多种方法进行教学改革和实践。多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发挥,综合设计能力的提高以及系统工程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 互动教学 实践教学 项目教学  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和不断进步使机械制造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科技向机械行业的渗透,使得现代机电产品
家蚕是鳞翅目重要的模式生物,但是目前家蚕培养细胞系少,给家蚕基础研究带来不便,也影响了家蚕作为模式生物的应用。组织体外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体内环境,且操作相对简
目前感染性疾病仍然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隐患.随着新发和突发感染性疾病的涌现,曾已被控制的感染性疾病的卷土重来,造成感染性疾病的微生物种类日益复杂,常见的病原微生物的
本文以“时”义观的起源开始入手,回溯到历史的起源去探究“时”义起源的时代背景与时代特色。从上古遗留的史料中可以看出“人”在历史起源中的突出地位,“三皇”传说中对“
吴曾棋是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也是一位文章大家。一生著述颇丰,但长时间内并未被学界关注而进行深入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宏观的概述,有关《漪香山馆文集》的研究更是寥若晨星,且学界目前尚未出现校注本。因而无论是在文献整理还是文学创作方面都具有极大的研究空间。有鉴于此,论文致力于对《漪香山馆文集》进行初次的整理与研究。《漪香山馆文集》成书于宣统二年(1910),是吴曾祺晚年选取旧作集纂而成,共选录作品五十四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