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果说书籍的价值体现在于阅读,那么图书馆的价值体现应该来源于读者。如何在满足读者基本阅读需求的前提下更好地提升馆内读者的使用体验,成为当下图书馆室内设计值得仔细思考的重要问题。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的阅读方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社会发展水平的变化而改变,政治背景、经济水平、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不同的阅读介质,不同的阅读介质带来了不一样的阅读方式。当下的科学技术正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对书籍实施了大规模的数字化工程,越来越多的纸质形式转变成电子书籍,阅读进入了纸质与数字阅读并存共融的时代。面对这些变化,图书馆在其室内环境设计上也需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如何实现我国图书馆的现代化,继而带动整个图书馆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是自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来我国对于图书馆设计上追求的主要目标。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的发展速度前所未有,成就举世瞩目,不论是科技进步还是经济发展都为图书馆的设计和建造创造了优越的基础条件。19世纪末20世纪初,由传统藏书楼向近代图书馆的变迁是我国图书馆在历史演进中进行了第一次转型,而我们经历的正是由传统图书馆向现代图书馆演进的第二次转型,这次转型不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比第一次更加艰巨和复杂,除了要依靠“研究国际新环境、解决本土新问题”的逻辑思路,还要有坚忍不拔的意志和勇气以及科学的设计思路和方法才有可能实现这次的变革。本文通过以下思路,展开多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室内环境转型性研究。首先,结合国内外不同时代背景下的典型实例进行分析和梳理,理清图书馆室内环境的发展脉络;其次,由具体到抽象,以传统图书馆建筑的室内环境发展为切入点,由点及面,逐步深入到多媒体时代背景下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的相关理论,总结出多媒体时代背景下的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原则及策略;最后,由抽象回归到具体,结合上述理论进行设计实践运用分析。本文通过对传统图书馆的转型性研究,希望能为我国的图书馆现代化事业注入充分的历史性依据和些许新鲜血液,使当下的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不仅仅流于形式上的创新,更能做到有迹可循,最终探索出继往开来的图书馆室内环境设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