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诗经》"二雅"研究为选题,除绪论和结语,共分五章。第一章"二雅"基本问题解要。综前人所述,雅就是夏,作为地域名也就是周。"二雅"在先秦典籍中有时泛称为《周诗》。以宗周之乐为正,因此雅又可训为正,即"中原正声"。雅正是"二雅"的共同特征之一。"二雅"当是周公、成王以后,至周平王东迁以前的诗。这是"二雅"共同的时代属性。"二雅"具有共同的创作主体,其作者有周之贤大夫、宗室成员,也有寺人、征夫之流,但以前二类为主。"二雅"以音乐为根本区别,既有诗体的外在区别,也有作者、内容等的区别。"二雅"的编次以和乐盛美者居先,讽刺哀怨者殿后,多以类相聚,或三五相类,或两两相贯。"二雅"中根本没有史诗。和公认的世界以及中国的史诗相比较,所谓"周民族的史诗"并非围绕某一英雄人物展开,无整一的行动,不具备史诗三要素,无神人之互动关系,作诗的目的亦不在创作一部史诗。第二章 "二雅"思想内容析要。"二雅"的思想内容与周王朝的政治密切相关。《小雅》中的讽刺诗或忧政事之失,或忧父母不得终养,或忧一己之独;或刺谗言之兴,或刺听信谗言,或刺礼仪之失,皆因时政之坏而发,主要体现了周之贤士大夫心系天下的忧世情怀。《大雅》中的讽刺诗虽然篇数不多,但格调独高,重在诫勉与劝谏。其简末二诗《瞻卬》《召旻》与《小雅》末二篇《苕之华》《何草不黄》相类,乃是周人"日蹙国百里"之时的哀音。"二雅"中的颂美诗与讽刺诗相辅相成,充分体现了周人敬天、尊祖、保民的思想。其或美先王,或美时王,或颂其德,或纪其事,皆出于真情实感,洋溢着思想之美。本论文将"二雅"中的战争诗、营建诗和田猎诗统称为武事诗。"二雅"中的战争诗,是周人在不同时期抵御侵略、扩张基业的诗化记述。其内容回避了战争血腥的杀伐气,重在通过极力渲染军容震慑敌方。营建诗是反映军事营建活动的诗,这类诗不多,但与武事密切相关。田猎诗亦是周人重武功的重要体现。燕飨诗与礼乐文化密切相关,主要是周人在宗法制度下体现了王朝及家庭温情的文治之举,彰显了交通上下之情,密切宗族之谊的目的,也体现了周人对嘉德懿行的追求。燕飨诗包括燕群臣嘉宾之诗,燕兄弟朋友之诗,也包括燕飨通用之乐歌,以及因燕飨不行或燕飨失礼而作的讽刺诗。第二章 "二雅"结构艺术探要。"二雅"既具《国风》重复唱的艺术形式,又以其篇幅较长,重章形式丰富多样,多有突破。《大雅》中创始且多见的连章艺术,有同有异,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雅"的章法结构因句数多少而各不相同,异彩纷呈,本文对此作了全面详细的分析。其章内用承转、省略之法,耐人寻味。同时"二雅"章法,也正是对二元对立哲学思想的反映。"二雅"字法有变换实词以构成重章复唱的,有以实词、虚词构成排比句式的。就某一词在全诗中的作用而言,有以贯穿全篇者,有以突出情感者,有以点出情感意境者。其句法有以某一句为全诗主意所在而贯穿全篇者,有以一句提纲挈领,领唱全篇者,亦有以一句置于篇末,归结诗义者。第四章 论先秦两汉典籍对"二雅"的引用与阐释。无论是外交赋诗,还是著述引《诗》,先秦典籍征引"二雅"的次数远远多于《国风》和《颂》。著述引《诗》,其目的在于引《诗》以证言。《墨子》引"二雅",称谓不尽一致。其称《诗》、称《书》、称《大夏》、称《书·大夏》等,是研究"二雅"之涵义以及"二雅"在先秦时期传播情况的重要资料。《孟子》将"二雅"作为其所推行的政治主张、人生修养等的理论依据,围绕"二雅"提出了 "不以文害辞"的论《诗》主张。孟子也将"二雅"作为研究周代社会的史料。《荀子》是先秦典籍中引《诗》最多的。荀子关于"二雅"的论述,对后世影响极大。《韩非子》引《诗》不多,且全是《小雅》。如果说孟子、荀子征引"二雅",维护了《诗经》的崇高性,那么韩非子正是试图推倒这堵墙的。《晏子春秋》《吕氏春秋》《国语》《战国策》等书以《诗》为常典,所引同样以"二雅"居多。汉代著作引《诗》表现出新的特征,其用"二雅"表现为压缩、省略、散化等。汉代注解之学大盛,以《诗》注经,以《诗》注子书,而用"二雅"者尤多。第五章 论"二雅"对后世相关文体的影响。"二雅"对唐前四言讽谏诗、劝诫诗、赠答诗、应制诗都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而集《诗》诗、补亡诗,乃是受"二雅"影响下的特殊用《诗》和诗歌创作行为。作为文体的赋,与"二雅"擅用的赋法,是有源流关系的。汉赋继承了自《诗经》以来形成的讽谏传统,其铺采摛文的艺术特点显受"二雅"影响。又"二雅"对汉赋的题材产生了重要影响。"二雅"对墓志铭的行文格式以及人物评价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墓志铭对"二雅"的接受是自觉的。自唐以后,随着墓志铭形式的流变,"二雅"的影响也在淡化。"二雅"中的诫命之诗与诏令关系密切,唐宋诏令中广泛征引"二雅",特别是在关于联姻、册封、边防等的诏令中喜用"二雅"。从"二雅"中还可以找到罪己诏这一特殊诏令的文体和思想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