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股东账簿查阅权是股东了解公司经营发展情况、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是股东知情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是一项工具性权利。但是,权利的行使是有边界的,目前域内外立法中最常见、最主要的限制即是对股东主观目的的限制。我国《公司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了股东行使账簿查阅权受到主观目的限制,将“正当目的”作为一项限制要件,以期达到平衡股东和公司利益的目的。但是立法对该限制要件的概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股东账簿查阅权是股东了解公司经营发展情况、维护自身利益的重要途径,是股东知情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性的作用,是一项工具性权利。但是,权利的行使是有边界的,目前域内外立法中最常见、最主要的限制即是对股东主观目的的限制。我国《公司法》第33条第二款规定了股东行使账簿查阅权受到主观目的限制,将“正当目的”作为一项限制要件,以期达到平衡股东和公司利益的目的。但是立法对该限制要件的概念及内涵并没有进行更近一步、更深层次的规定,存在诸多模糊之处,造成了立法规定上适用的不确定与争议。对此,2017年《公司法解释(四)》列举了三种股东存在“不正当目的”的具体情形,但是目前仍存在适用不合理、可操作性差的问题。司法实务中,法官在审理该类案件时,因无统一裁判标准,存在许多“同案不同判”的情形,且因立法上对“正当目的”限制要件的忽视,司法实务中存在该要件内涵泛化、要件虚置的问题。因此,结合我国目前立法及司法现状,本篇论文拟在探究股东账簿查阅权立法目的及价值的前提下,对“正当目的”之内涵、举证责任分配等内容进行具体分析与界定,同时结合域内外立法及学者观点,提出相关建议,以期对该项权利的理论发展、立法规定及司法适用发挥积极的推动作用。本篇论文整体按照前言、正文及结论的逻辑进行写作。前言中通过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及方法和论文创新内容的论述,使读者对研究问题及其研究现状有初步、大致了解,进而引出正文部分的内容。正文部分是论文写作的重心、精华及主要部分。结论部分按照论文写作顺序与逻辑对全部重点研究内容的结论进行陈述与总结。论文正文共由四部分内容构成:第一部分基于股东所有人理论与经济学所阐述的信息不对称理论,引出股东帐簿查阅权设置的必要性,分析得出该权利在股东知情权体系中的地位与发挥的重要作用。其次,基于权利本质与公司法人人格独立理论的分析,认为“正当目的”是股东行使账簿查阅权的构成要件。第二部分通过对我国目前股东账簿查阅权“正当目的”立法及司法实务现状分析,发现立法上存在“正当目的”内涵不明确以及反向列举条款可操作性差及不合理性的问题,司法实践中法院存在同案不同判、对“正当目的”考量疏忽以及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该等问题根源于立法上“正当目的”内涵规定的缺失。明确为解决问题应当以“正当目的”的认定为核心进行探讨。第三部分结合域内外立法及学者观点,对“正当目的”的认定进行探讨。是对第二部分结论的回应,同时作为提出完善建议相关内容的理论基础与依据,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基于权利“自由”理论的分析,认为“正当目的”所限制的权利的范围即是权利自由领域的范围,因此主观层面目的“正当性”相应地应包含积极与消极两方面,并对“积极目的正当性”的认定要素进行分析,对“消极目的正当性”的判断标准、限制情形进行界定。此外,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法院举证责任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分析得出股东应承担“积极目的正当性”的举证责任,公司应承担“消极目的正当性”的举证责任,股东的举证责任不是一种单纯的“目的说明”,还应包含实质性的内容判断,需达到高度盖然性的标准。最后一部分是对该权利特别是“正当目的”这一构成要件在我国适用的完善建议。在结合当前立法及司法实务现状、探究该权利立法规范意旨的前提下,通过深入分析其内涵和举证责任的分配,结合司法实务判例梳理,进行综合考量,提出了明确内涵、正确划定司法适用标准、完善举证责任、借鉴引入补充制度—检查人制度四项完善方式,并详细论述每一完善方式的具体内容。
其他文献
信用是社会交往和市场经济中的行为准则,目前我国的信用体系建设进展仍然相对缓慢,距离信用社会、信用经济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纳税信用制度的完善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延伸,是深化市场经济改革的助推器。推动纳税信用管理的效率提升,将会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企业发展赋能添力。纳税信用管理体系建设将是我国未来较长一段时期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重大课题。如何从税收角度提高纳税信用数据的使用效率,提高税收信
作为巴蜀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作家,李劼人把自我融入到人民之中,融入到一个共同体里,以独特的人文视角和共同性观念彰显了历史事件的空间感。在“大河三部曲”中,他以历史时间为背景,以丰富的物理空间和社会空间为经纬,关注了地域空间下人与城市、人与历史之间的复杂关系,其作品表现了巴蜀地区的世俗生活,呈现了独特的文学空间叙述特点,形成了极具历史认同感的空间叙事形式。本文采用“空间叙事”理论,从李劼人小说中文学空间
疾病与人的生命价值相挂钩,呈现出一种除却身体层以外更重要的东西,被打上了政治、文化等表征内涵。所以疾病既是由机体运行发生故障所引起的疼痛不适,也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新世纪以来,以疾病为主要内容的电影深刻表达了人类的命运和个人生活。因此,笔者借饶晓志导演的三部电影作品,通过电影中呈现出来对疾病、生理性问题的关注,进一步探讨他电影背后对社会和文化的关照,从而探究影像对人乃至社会层面的深层次表
1950年朝鲜半岛爆发内战,美国随即派兵干涉,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土安全。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要求,中共中央决定组成中国人民志愿军支援朝鲜。10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在全国进行时事宣传的指示》,指出“为了使全体人民正确地认识当前形势,确立胜利信心,消灭恐美心理,各地应立即展开关于目前时事的宣传运动。”图书被视为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为了响应号召,全国出版部门出版大量抗美援朝主题图书以支持抗美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纪录片已成为文化对外传播的重要媒介之一。为了一系列国产经典纪录片走出国门,让越来越多的外国观众跨越语言障碍领略中国文化的内涵,字幕翻译显得尤为重要。《风味人间》2018年播出,在豆瓣斩获了9.1分的高分,随后,You Tube上《一地一味》频道发布了带英文字幕的《风味人间》视频,短短时间内便收获了大批热爱中华文化的外国观众。英译版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俄译版也值得期待。本翻译报告
著名法籍华裔作家程抱一出生于山东济南,1948年赴法留学,并于1971年加入法国国籍。由于其对中西文化交流做出的贡献,他被誉为“中国与西方文化之间永远不疲倦的摆渡人”。受其个人特殊的人生经历的启发,程抱一于1998年出版了他的第一部具有部分自传色彩的小说《天一言》。小说一经出版便大获成功,程抱一也凭此获得费米娜文学奖。在《天一言》这部小说中,程抱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特殊的人物群体——流亡者。本文共由
纳西族整体性的民族文化共识始终处于建构的过程中。相邻于藏族、白族,纳西族早已自觉地通过纳西族的族源、族称、服饰、音乐、东巴文化等各个文化方面来塑造纳西族的文化特色、民族符号。而纳西族强烈的民族文化自觉性就是纳西族三多节产生、发展的背景。纳西族三多节起源于丽江白沙乡纳西族的民间祭祀,演化为如今纳西族的标志性节日。作为一种纳西族民间的祭祀习俗,纳西族三多节的民间祭祀反映了纳西族三多节深厚的民间信仰,以
19世纪至20世纪是世界范围内思想大碰撞、大融合时期,西方来华传教士被视为促进文化流动和交流的先行者的一支。作为早期文化交流的主力军,西方传教士在中国和南洋地区立足于传播基督教思想的根本目的,创办近代化报刊、翻译西方各类文献著作,促进了南洋华人社会和中国本土社会的思想和政治变革,基督教思想及西方资本主义观念也随之进入南洋和中国。郭实猎(Karl Friedrich August Gützlaff,
20世纪七八十年代,新文化地理学和文化研究受空间转向思想的影响相互“文化转向”,研究视角转向“空间”,并与媒体传播、空间生产理论、地方文化等研究内容相结合产生了媒介地理学。媒介地理学作为一门多学科的交叉研究,是分析媒介影响下的空间与地方性的方法论。网红城市是因网络媒体宣传而产生的一种城市走红现象,它显示了媒体对城市形象的塑造和推介作用,凸显了媒介对城市居民生活、空间及文化等方面的动态影响。而网络关
MnO2具有成本低、丰度高、理论比电容大等优点,广泛用于能量存储器件和去除水中有机污染物等领域。但MnO2导电性差、易聚集,需通过调控其形貌或与高导电基质结合来解决。具有大比表面积、良好导电性的碳材料(如石墨烯及其衍生物等),作为基底可改善MnO2的分散性、提高导电性,从而提高其性能。在导电碳材料中引入MnO2的过程中,经常基于KMnO4被碳还原得到MnO2,即:碳充当了还原剂或牺牲剂。该方法(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