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不同类型、不同强度的雷暴云内电荷结构和闪电放电特征差异较大,形成原因复杂。为了讨论对流强度是否对于电荷结构和闪电放电特性具有重要影响,并对电荷结构和闪电放电的形成原因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出合理解释。本文利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通过改变中心最大扰动位温,设置敏感性试验组,探讨雷暴单体的对流强度对电荷结构和闪电放电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雷暴单体的对流强度随着扰动位温的增加而增强。雷暴对流强度不同,雷暴云空间电荷结构和闪电放电特征也出现明显差异。当对流较弱时,雷暴内电荷结构简单,只有主负电荷区和次正电荷区,无上部主正电荷区,且只有反极性云闪发生。在中等强度的对流雷暴中,雷暴内电荷基本呈正常三极性结构,主负电荷区有上、下两个明显的电荷中心,上部的中心电荷密度更大。在三极性电荷结构下,既有反极性云闪又有正常极性的云闪发生,也有起始于雷暴云底部次正和主负电荷区之间的负地闪,以及触发点在上部主正和中部主负电荷区之间的两次正地闪,其正先导向下传播的过程中能够穿出中部主负电荷区并绕过底部次正电荷堆最终发展到地面。在强雷暴单体中,除了正常的三极性结构以外,次正电荷区以下出现了小范围弱的负电荷区,云顶出现了负屏蔽层,从下到上呈现出正负交替的五层,是电荷结构最复杂的阶段。在此阶段,有起始于雷暴云底部负电荷区和次正电荷区之间的负地闪。这主要是由于云上部的正电荷区持续时间较长,电荷密度较大,增强了对周围大气中自由负电荷的吸引,在云顶部形成了负的屏蔽电荷层。同时,由于对流强,霰粒子可以得到更快的增长,固态降水增强,下沉气流中的霰通过与云滴的感应碰撞形成了次正电荷底部的短时弱负电荷区。但与超级单体相比,雷暴单体因对流强度有限,不易形成反极性电荷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