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分析产后42天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高危因素,并探讨应用盆底三维超声应用于产后42天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诊断价值,为压力性尿失禁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2017年1月于大连市妇幼保健院女性盆底产后康复中心行产后检查的产妇500例,记录产妇一般资料,包括分娩方式、孕产次、年龄、新生儿体重、便秘史、BMI、是否行会阴侧切、第二产程时间、产后尿潴留、孕期尿失禁、阴道前壁膨出等,查找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因素分析并予以分析。并随机选取同期非尿失禁产妇30例、孕期SUI产妇24例、产后SUI38例产妇,进行盆底三维超声检查,并记录超声检查结果,包括尿道斜角(静息、Valsalva动作下)、尿道旋转角、尿道长、膀胱颈移动度、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肛提肌裂孔面积、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对盆底三维超声系列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产后42-60d复查的500例产妇中有49例存在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51例存在孕期压力性尿失禁。产后42天压力性尿失禁发病率为9.8%,孕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为10.2%;2.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相关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阴式分娩、分娩次数≥2次、便秘史,会阴侧切及阴道前壁膨出与压力性尿失禁显著相关(P<0.05),新生儿体重、产妇年龄、妊娠次数、BMI、第二产程、是否合并孕期压力性尿失禁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3.盆底三维超声结果:静息期尿道倾斜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肛提肌裂孔面积组间均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SUI组与产后SUI组静息期尿道倾斜角、膀胱颈移动度、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肛提肌裂孔面积、尿道旋转角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孕期SUI组与产后SUI组尿道长、膀胱颈移动度、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肛提肌裂孔面积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静息状态下尿道倾斜角>51°为诊断压力性尿失禁临界值准确度69.1%,敏感度2.6%,特异性100%;以尿道旋转角>92.5°为诊断压力性尿失禁临界值准确度66%,敏感度23.7%,特异性96.7%;膀胱颈移动度>46mm为诊断压力性尿失禁临界值准确度72.5%,敏感度7.9%,特异性100%;肛提肌裂孔面积>36.5cm~2为临界值诊断压力性尿失禁准确度67.8%,敏感度2.6%,特异性100%;以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低于耻骨联合水平线上16mm为诊断压力性尿失禁的临界值,准确度27.1%,特异性100%。孕期尿失禁组、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高于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组(P<0.05);结论:1.阴道分娩、分娩次数≥2次、会阴侧切、便秘史可增加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风险,阴道前壁膨出与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呈正相关。2.经会阴盆底三维超声下以下变量:静息状态下尿道倾斜角、尿道旋转角、膀胱颈移动度、肛提肌裂孔面积、Valsalva动作下膀胱颈位置、尿道内口漏斗形成可作为评估压力性尿失禁的参考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