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癌症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对其采取有效的治疗和控制已迫在眉睫。目前治疗肿瘤仍然主要依靠手术、化疗、放疗和中医疗法联合应用,但缺乏有效的早期检测肿瘤的方法。肿瘤标志物是临床常用的检测肿瘤的手段,MUC1粘蛋白即是其中之一。MUC1不仅于肿瘤组织中过量表达,患者血清中亦可检测出MUC1,因而使其成为一种潜在的肿瘤生物学标志物,可用于肿瘤的诊断和生物学治疗。而且,对于手术后的病人,已没有可见的病灶,常规的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检查方法不适用,此时如果血清MUC1能成为相关的肿瘤标志物,对肿瘤病人的疗效及预后的判定将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本研究通过免疫组化法及双抗体ELISA方法分别检测病人肿瘤组织中MUC1分子表达及化疗前后血清中MUC1含量的变化,探讨这些变化与肿瘤早期发现及治疗效果的可能的关系,为肿瘤的早期诊断及判断治疗效果及预后寻找可行的方法和措施。1、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证实乳腺良性病变、乳腺癌旁组织及乳腺癌组织中MUC1的表达率逐渐增高,且乳腺癌组织中MUC1的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分级呈显著正相关;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淋巴结转移数目的增多,以及恶性程度的增高,肿瘤组织中MUC1的表达量也增加,提示MUC1<WP=35>与乳腺癌的癌细胞恶变、转移和浸润有关。胃癌组织高度表达MUC1分子,癌旁组织MUC1表达含量降低,结果提示胃癌组织中MUC1基因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大小、淋巴结转移及临床分期无明显相关性。血清学检测结果证实,组化染色中MUC1表达强的患者,血清MUC1含量也较高,因此认为癌组织MUC1的表达与血清MUC1的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提示检测血清MUC1水平可以间接反应肿瘤的恶性程度及判断预后。 2、应用双抗夹心IRMA法检测乳腺、胃及卵巢病患者血清MUC1的含量。实验结果表明,各种良性病变患者手术前后及癌症患者手术前后血清MUC1浓度均无明显变化;恶性肿瘤患者与良性病变患者血清MUC1含量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各种癌症患者化疗后血清MUC1含量均明显下降;当其中一部分患者出现复发及转移病灶后,血清MUC1水平再一次上升。这些均反应了血清MUC1的水平随病情的进展而呈正相关性。本研究结果表明,MUC1作为一种新的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尤其是腺癌患者血清中有较高的表达,它可以作为肿瘤的诊断、治疗及预后判断指标应用于临床。当肿瘤患者尤其是腺癌患者化疗后或化疗过程中出现血清MUC1含量持续上升,应警惕肿瘤复发及转移,提示预后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