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对宣肺止嗽方的药效学及有关作用机理的研究,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实验依据;通过对感染后咳嗽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以期为该动物模型的建立提供一个操作性更强的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动物实验观察该方对PIC大鼠气道神经源性炎症的调节,初步探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为临床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切实的理论依据。方法:(1)采用氨水引咳法、酚红排泌法观察宣肺止嗽方对小鼠的镇咳、化痰作用;烟熏法复制慢支模型,观察该方对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2)将实验大鼠分为空白组及感染后咳嗽模型A、B、C、D组,用小剂量内毒素(LPS)诱导模拟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方法创建PIC动物模型。观察大鼠行为变化及咳嗽性质,检测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测定咳嗽反应性;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3)将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即空白组、PIC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及宣肺止嗽方低、中、高剂量组。灌胃给药15d后,处死动物。检测BALF中白细胞总数及分类计数;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BALF中速激肽(SP、NKA、NKB)及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的含量;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SP、SP受体(NK-1)和NKA的蛋白表达。结果:(1)宣肺止嗽方可延长小鼠咳嗽潜伏期,高剂量作用显著(P<0.05);抑制小鼠咳嗽次数,高、中剂量效果明显(P<0.01),低剂量无统计学差异,呈现一定的量效关系;明显增加小鼠气管酚红排泌量(P<0.01),亦表现出量效关系;减少模型小鼠肺组织病理形态改变。(2)在感染后咳嗽动物模型建立方法的研究中:①模型A组与B组大鼠咳嗽频发,且咳嗽动作较典型,其中模型B组更明品;②咳嗽反应性测定:各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5min内咳嗽次数均有明显增加(P<0.001),但数据分析显示A组、B组更具有统计学差异;③模型A组与B组BALF中各类炎性细胞比率与空白组相比均有明显差异(P<0.05),其中B组差异更显著(P<0.01);④病理结果显示模型A组与B组大鼠均出现气道炎症表现,尤以模型B组更为明显,而均未见明显的肺问质炎症和肺泡的融合。(3)在宣肺止嗽方对感染后咳嗽大鼠气道神经源性炎症影响的研究中:①各给药组与模型组相比,BALF中各类炎性细胞比率均降低,其中以宣肺止嗽方中剂组数据改变最为显著(P<0.001),其次为低剂组、高剂组;而惠菲宁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②检测BALF上清液中速激肽SP、NKA、NKB及CGRP含量可以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BALF中各项指标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各给药组BALF中各项指标含量均较模型组降低,其中以宣肺止嗽方中剂组降低最为显著(P<0.001),其次为低剂组;宣肺止嗽方高剂组及惠菲宁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③病理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气道炎症表现及上皮损伤较为显著,而肺实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各给药组较模型组相比,气道炎症及上皮损伤情况均有所改善,其中以宣肺止嗽方中剂组大鼠气道情况改善最为显著,基本接近正常大鼠气道表现,其次为宣肺止嗽方低剂组:而宣肺止嗽方高剂组与惠菲宁组大鼠气道表现较为相近。④免疫组化染色显示: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惠菲宁组及宣肺止嗽方高剂组大鼠肺组织均可见深黄色阳性反应物,而宣肺止嗽方中、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阳性反应物颜色则较浅。免疫组化半定量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肺组织SP、NK-1和NKA蛋白阳性表达均明显增强(P<0.001)。与模型组比较,宣肺止嗽方中、低剂量组大鼠肺组织各项指标的阳性表达均显著下降,其中以宣肺止嗽方中剂组下降最为明显(P<0.001);宣肺止嗽方高剂组及惠菲宁组与模型组相比,差异均无显著意义。结论:宣肺止嗽方具有镇咳化痰及减轻小鼠肺部炎症改变的作用,提示该方镇咳化痰的作用机理可能与缓解气管炎症有关;采用小剂量LPS诱导模拟革兰阴性菌感染的方法可以成功创建PIC动物模型,且该方法可操作性较强;宣肺止嗽方能降低神经递质(以速激肽SP、NKA、NKB及CGRP为主)的含量,缓解气道炎症,促进疾病的恢复,其中尤以中剂量作用显著。本研究证实了中药复方宣肺止嗽方对感染后咳嗽良好的治疗效果,并初步探讨了其具体的作用机理,为该方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合理的实验依据,并提示中药复方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