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主旋律,教育中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必须围绕着它。课程作为教育中的核心部分,它的改革和发展必须围绕素质教育这个主旋律。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以提高课程的选择性与适应性。这一新的变化,使校本课程的开发成为21世纪初期我国课程改革乃至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校本课程开发旨在尊重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独特性与差异性;是教育制度内权力与资源重新配置的过程;是课程理论与实践不断丰富和完美的过程;是国家课程开发的重要补充。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重要特征是创新和实践。而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采用国家统一的课程设置,全国中小学基本上沿用一个教学计划、一套教学大纲和一套教材,缺乏灵活性和多样性。作为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学校,教育教学的重点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主。但现在的教学模式没有很好体现对21世纪人才的要求,更体现不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要求。所以课程改革迫在眉睫,而校本课程开发正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打破了国家课程一统天下课堂的局面,赋予学校一定的课程自主权,大大激发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系统地体现学校办学特色,根据自身实际建立办学模式,发挥学校教育的能动性和创造性,起了导向性、推动性的作用 但作为一种理念与模式,校本课程开发在我国仍处在初始阶段。目前,我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还很欠缺,缺乏必要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因此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今后若干年内课程改革的重大课题,需要大力提高人们在这方面的认识,加快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和探索步伐,认真地加以规划,从而促进这一事业的快速发展,为进一步提高教育效益和人才素质服务。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法和文献综述,在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学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探索,开发程序基本分为需求分析、设置课程目标、组织课程、实施课程和评价课程等五个阶段。本人拟对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和实践在我校的历史和开发过程作一探讨,希望通过我校的校本课程了开发,对其他学校具有借鉴和指导作用,同时我们不断实践反思、不断修正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