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1世纪我国开始进入人口的迅速老龄化时期,老年人口数量不断上升。伴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城乡发展的极不平衡,城乡老人的养老问题发展的也不平衡,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已经无法满足农村居民的基本生活。国务院按照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将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制度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合并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其目的就在于不断适应日趋严重的人口老龄化和不断加快的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居民作为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重点政策实施对象,这一制度能否调动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便成为国家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是否了解,是否愿意参保与缴费便成为制度能否顺利实施的重要因素。本文基于市场失灵理论、社会公平理论、社会风险管理理论三大理论,结合国内外重要文献,为文章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和经验借鉴。应县作为山西省第二批新农保试点县,文章着重分析应县的人口与社会经济情况,研究应县农村养老保险的发展历程、实施现状以及近几年应县实施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所带来的效果。本文围绕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这一主线,通过对应县12个乡镇的12个重点行政村的300名农民进行问卷调查,探究参保人个体的参保意愿与缴费意愿对制度的影响。首先分析应县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内在需求与参保动力,其次以农民参保意愿为基础,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并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建立起分析模型,对分析结果进行总结与归纳。其中影响农民参保意愿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年龄段)、受教育程度、从事以农业为主导的产业、家庭人均年收入、家庭每月消费支出、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了解程度;影响农民缴费意愿的因素包括:收入水平的制约、信心缺失的制约、缴费档次数量与补贴标准的制约、对制度的担忧、宣传不到位,政府办理员硬性的规定。在整个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农民参保意愿与缴费意愿的对策措施,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政府责任、财政补贴、建立起适应应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首先,政府有责任完善制度,健全法律监督体系;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农村居民对制度的了解和认可度;各乡镇、农村要有区别地切入;提高青年农民的参保积极性;其次,国家与地方财政财政不仅要加大投入的力度,还要采取措施保证养老保险基金不贬值,实现基金保值增值;加强对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利用宏观调控来稳定经济的增长;最后,配套措施方面包括:完善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改善农村治理模式;健全网络服务;建立城乡统筹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