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学界对辽代“捺钵”的课题已经有了较多研究,并从各方面对捺钵的特点做出了具体分析,捺钵作为辽代的一个重要的行营文化,是契丹辽朝时期曾经长期存在的季节性、游动性的生活方式,后来这种生活方式被直接的引入到契丹辽朝的政治文化生活当中,成为当时所要恪守的一种重要的生活方式。捺钵文化的出现,与其长期生存的自然环境和形成的尚武精神密不可分。骁勇的契丹民族在这个地区繁衍生息,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渔猎文化。并且再现了契丹民族生活的塞外草原风光和游牧民族特有的游猎生活方式,尽显了契丹地区的自然风貌。在辽代二百余年的历史中,辽代皇帝施政中心不全在皇都,而常在“四时捺钵”驻跸地,这便形成了“捺钵”与皇都并存的两元政体制度;它对巩固契丹王朝的统治和发展社会经济与文化都起到了积极作用,这一制度也影响了后世的金、元、清三代。学者们大多侧重春捺钵的研究,或将捺钵文化与当时的政治体制相联系进而分析。捺钵习惯根据季节的不同,从事不同的社会经济生活。多数学者认为捺钵是特定的政治产物,但本人结合史料,经过分析认为捺钵文化是在草原民族保持了游猎本质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各族生活方式演变而来的文化集合形态。本文另辟蹊径,则欲通过辽代社会的基本情况研究捺钵文化的具体现象及其对辽代社会与后世文化发展的影响。本文将分为四个部分在不同角度对“捺钵”在辽朝的形成、发展、特点以及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