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逐渐形成与变化。当人们将视角从具体的物上转移到各种社会关系上的时候,对社会发展的规律开始了新的探索。社会产业是以社会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社会技术手段为中介,以智力资源投入为主获取经济和社会效益的社会实践活动。从自然产业发展到社会产业是一种历史的必然,从社会科学推演到社会产业是一种逻辑的必然。社会产业哲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它指导人们如何经济地、有效地改造社会世界和精神生产方式。首先,该文以产业哲学“四元论”(科学、技术、工程、产业)为理论基础,对“社会科学”“社会技术”“社会工程”进行深入思考,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合乎逻辑地提出了“社会产业”这一新概念并对其加以界定,对其特点进行概括。同时,将社会产业同社会科学、社会技术和社会工程等要素进行了比较分析。其次,社会产业不是一个静态的理论,所以把社会产业放在动态的历史长河里,解读其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变迁,有利于剖析社会产业内部结构的比重与地位,为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指明方向。再次,研究了社会产业的异化及其克服。但凡一项新事物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只有对社会产业的另一面进行深度剖析,才能消除社会产业的消极一面。随着科技进步与“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研究社会产业既是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指导人们实践的内在需要。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关键时期,社会产业研究可以作为顶层设计发挥职能,为社会发展存在的现实问题提供建议和指导,研究社会产业哲学具有重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