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翻译研究中的“文化转向”后,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使得译者主体性成为了翻译理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源于18世纪的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大胆的挑战了传统翻译学中的忠实于原文和译者隐身观点,重新定义了“忠实”应该是忠于作者和译者共同参与的“写作方案”,将性别意识引入了译者主体性,突出强调了译者主体性在翻译中的重要作用。 本文旨在从女性主义翻译角度探究译者主体性,对比研究The Color Purple两个汉译本。在以语料库数据为基础的定量研究和翻译实例为基础的定性分析下,从词语的选择,题目的翻译,脚注的使用,以及身体和性描述的翻译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研究,探究译者性别意识对译者翻译的影响。本文的研究问题如下: 1)对于同一原文,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是否表现出相同程度的性别意识? 2)男性译者和女性译者是如何从女性主义翻译方面体现译者主体性? 研究结果表示:女性主义译者鲁书江在翻译实践中体现了更强的性别意识,对文中女性人物的思想成长具有更全面的理解。她的论文更好的诠释了文中女性人物的“成长”,通过使用一系列的翻译策略来强调女性人物的权利和地位。而男性译者杨仁敬由于受父权思想影响,以及缺乏足够的性别意识,更趋向于没有足够情感色彩的中立翻译。甚至于,在个别翻译中,传送给读者有别于原文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