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移动导航软件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人们发现不同个体在移动导航辅助下的空间知识习得和寻路表现上截然不同,这使得人们对移动导航如何影响个体环境空间认知发展和寻路绩效产生了兴趣。虽然目前尚无公认的描述空间认知发展的理论框架,但前人通过空间认知相关的量表和任务测试发现,相较于纸质地图或直接经验环境,移动导航的使用会损害个体空间知识习得,对寻路绩效的提升还有待证实。然而,前人研究中使用的移动导航与现如今基于智能设备的移动导航在屏幕尺寸、导航功能、信息丰富程度等方面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导航呈现方式和使用方式研究较少;个体在研究中也往往被动接收导航信息,而无法主动选择、接收信息。因此,移动导航和环境空间认知以及寻路绩效的关系可能已经发生了改变。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和实验室虚拟环境实验来探究三者之间的关系:研究一首先翻译并修订了《空间策略问卷》,将其用于测量个体环境空间能力(研究1a);通过550人的样本探究潜在的导航相关影响因素与自评环境空间能力、导航辅助下寻路绩效的关系,筛选出可能的影响因素,并对其作用进行分析(研究1b)。在研究一的基础上,研究二设置了虚拟环境,以记录被试的导航使用行为和寻路绩效,并采用多种任务测量空间知识,探究了导航使用时长、导航模式(固定地图vs旋转地图)、导航比例尺大小、导航使用位置等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视听觉、2D/3D/全景导航呈现模式与空间认知相关较小,使用频率、旋转地图导航模式、大比例尺(局部地图)、使用位置和完全依赖导航的使用方式与环境空间能力有显著的负相关,固定地图、小比例尺(全局地图)和其他导航使用方式则与环境空间能力有显著正相关;(2)使用频率、使用位置、使用目的跟寻路绩效有显著正相关,依赖程度较小的使用方式与寻路绩效呈负相关;(3)导航使用总时长、不同水平比例尺的使用对于空间知识获取均无显著影响,但路口使用导航能够促进个体路线知识学习,而非路口处使用导航则会损害个体的路线知识;(4)导航使用经验有利于个体寻路绩效,固定地图相较于旋转地图而言,会降低的寻路绩效,走错次数在其中起中介作用,非路口使用导航也会增加寻路距离。研究结果表明,现如今移动导航的使用并不一定会损害个体的空间认知,但可能影响个体自我空间能力评价,同时移动导航的使用可以提升个体的寻路绩效。其中,路口处使用导航能够促进个体路线知识习得,非路口处使用导航既不利于路线知识学习,也会损害寻路绩效;固定地图在空间知识学习上可能优于旋转地图,但旋转地图的使用会减少个体的出错次数,从而相较于固定地图而言,有更高的寻路绩效;小比例尺地图相比于大比例尺地图而言,更有利于空间知识学习,但还需进一步验证。本研究更新了原有的“移动导航使用损害空间认知”的观点,并为移动导航促进寻路绩效提供证据支持,也为移动导航应用的设计以及高效使用提供了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