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到目前为止,在研究新媒体艺术的时候,还习惯性地谈论艺术家及其作品,白南准、比尔·维奥拉、加里·希尔是我们总也绕不过的话题。但新媒体艺术的传播研究、美学研究、文化研究、比较研究的角度却是缺失和不足的,从新媒体艺术的媒介角度切入,关注新媒体艺术的交流特点、审美特征、文化环境,它与美学、数字艺术、电影艺术的关系,从而多角度的描述新媒体艺术,推进新媒体艺术的理论研究,同时期待能为艺术接受者找到打开新媒体艺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目前为止,在研究新媒体艺术的时候,还习惯性地谈论艺术家及其作品,白南准、比尔·维奥拉、加里·希尔是我们总也绕不过的话题。但新媒体艺术的传播研究、美学研究、文化研究、比较研究的角度却是缺失和不足的,从新媒体艺术的媒介角度切入,关注新媒体艺术的交流特点、审美特征、文化环境,它与美学、数字艺术、电影艺术的关系,从而多角度的描述新媒体艺术,推进新媒体艺术的理论研究,同时期待能为艺术接受者找到打开新媒体艺术作品之宫的“芝麻”。
新媒体艺术,作为方兴未艾的艺术形式,正受到广泛的关注,但是对这一类型却还没有一个严格的定义。在开始研究之前,理清新媒体艺术的概念是非常必要的。认为,新媒体艺术就是利用现代媒体中的电影、电视、录像、电脑、网络等设备和远程通讯、数字技术、生物技术等新技术作为艺术创作材料,表达艺术家个人的艺术观念,追求互动接受的艺术特点,运用多种科技手段进行艺术探索的一个总称。由于对技术的依赖性,新媒体艺术的发展受到技术发展趋势的强大影响。
从新媒体艺术的影像媒介切入,发现对于应用新的传播媒介和新科技的新媒体艺术而言,它的交流和传播具有与以往的艺术形式不同的新方式,注重在线交流、在场交流和远程参与,网络、卫星、远程通信技术,以及数字技术为新媒体艺术摆脱单一的展示方式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
阿多诺说过,美学的任务是用理论去把握技术在审美领域的展开,揭橥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点正是研究新技术在美学和艺术领域产生影响的最佳角度,新媒体艺术在对多种新技术和艺术手段的综合应用中,形成了艺术接受的互动性、交互的现场感、作品的游戏性等审美特征,对新技术的不断吸纳,会推动新媒体艺术的审美特征逐渐增多。在关注新媒体艺术实践的时候,发现使新媒体艺术正式登上中国艺术舞台的“感觉化倾向”创作运动与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存在密切的联系,在这次运动中提出的“后感性”艺术创作口号和马尔库塞通过艺术和审美建立新的感觉方式的主张有着极大的相似,无论在艺术创作目标还是作品内容上,新媒体艺术都是建立马尔库塞的“新感性”理论的重要途径。诸多的新媒体艺术家受到了维特根斯坦哲学的影响,维特根斯坦的“语言游戏”观点被艺术化的体现在新媒体作品中,无论中外的艺术家都对维特根斯坦的理论推崇备至,有理由相信,在21世纪,新媒体艺术家会继续在作品中指涉他的哲学观点。
随后,涉及了新媒体艺术的文化环境分析。没有能够脱离文化母体存在的艺术形式,对处于影像文化和流行文化之中的新媒体艺术而言,把它放在广阔的文化背景中考察可以加强其立体感。整个影像文化是对影像媒介的重新发现和再认识,以视觉经验技术化和影像符号增值为特点的影像文化为新媒体艺术带来一套新的观看文化,多种途径产生的影像符号是新媒体艺术创作的重要资源。同时,在影像文化和流行文化主导的环境中,新媒体艺术也发挥了艺术批判和艺术娱乐的功能,为艺术介入社会发展提供独立的见解。
数字艺术是与新媒体艺术并驾齐驱驰骋在这个时代的艺术形式,一部分研究者将它们统称为“数字媒体艺术”,但从它们的技术起源、作品的记录方式和部分审美特点来看,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存在差异,目前它们仍是不同的艺术类型。作为对新科技的积极利用中产生的艺术类型而言,新媒体艺术和数字艺术拥有共同的艺术媒介——现代影像,因此新媒体艺术与数字艺术又有密切的联系。
为什么录像艺术可以在当代艺术博物馆占有一席之地,而电影艺术却不能呢?新媒体艺术中的录像艺术常常分享电影的美学特征,但是当我们试图将录像艺术与好莱坞主流电影碰撞的时候,发现录像艺术与主流电影艺术有易于感知的差别,录像艺术在形成的最初就奠定了影像语言上的“个人影像”性质,与电影为代表的大众影像分道扬镳,并由此带来叙事结构、镜头语言、展示方式等一系列的差异。但是,在反抗主流电影语言上,与录像艺术同时出现的实验电影,又为录像艺术提供了可汲取的经验。
新媒体艺术对技术的强依赖性使我们无法对它的发展趋势做出确切的预测,技术日新月异,激发出新媒体艺术的无限可能,对新媒体艺术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它对技术的思考和技术潜力的挖掘、它是否对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做出贡献等问题,还需要进行不间断的整理和描述。
其他文献
我国《继承法》第十七条规定遗嘱人需按照法定的五种形式订立遗嘱,该条规定遗嘱需以特别的形式作出,系遗嘱要式性理念的体现,但因缺乏遗嘱要式性效力评价,导致理论和实践中对遗嘱形式的法律后果争论不休。司法实践中常常因形式瑕疵遗嘱效力的认定缺少明确相对应的法律依据,导致“同案不同判”造成众人难服的后果,对此有两种处理结果,一种以司法解释的方式严格限定遗嘱形式,不允许缓和之空间;另一则为法官运用其法之解释,对
现行法下我国成年监护制度可以划分为法定监护制度与意定监护制度。成年意定监护制度的核心是意定监护协议,双方可以通过签订协议来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但我国只是在立法上抽象的确立了意定监护制度,这就使得其目的难以实现。虽然我国的监护终止制度是同时适用于意定监护制度与法定监护制度的,但是不难发现现行法中的监护终止制度是基于法定监护性质来指定的,并没有考虑到意定监护制度的特性。意定监护制度的创设是得益于意思
我国《民法通则》第43条规定法人对其法定代表人和其他工作人员的职务行为承担责任。通过解释,该规定可以作为职务代理的规范依据。但该规定存在以下缺陷:在立法语言上,没有区分法律责任和法律效果,从而导致代理制度与职务侵权制度杂糅;在理论基础上,该规定可以涵盖代理行为、代表行为、侵权行为、履行行为;在利益平衡上,该规定没有注意相对人利益的保护;在适用范围上,该规定只能适用于企业法人。 《民法总则》引入了
由于未成年人在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经济能力和诉讼技巧等方面存在天然的弱势,其参与诉讼活动的实际效果有赖于代理制度的运行。在我国,法定诉讼代理制度作为未成年人诉讼代理体系的核心,发挥了重要的基础性作用,但法定诉讼代理制度对监护制度的过度依赖导致未成年人独立民事诉讼主体的地位被忽略,法定诉讼代理人对未成年人话语权的过度垄断也使代理制度的本质遭到了扭曲。司法实践中,法定诉讼代理不当、代理双方利益对立
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证据规定》)第34条确立严格的证据失权制度,到2012年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民诉法》)第65条转变为缓和的证据失权制度,再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的解释》(以下简称《民诉法解释》)第102条对前述缓和的证据失权制度进行细化、扩充,虽然我国证据失权制度在历史变迁和实际运作中受到学术界、司法实务界褒贬不一的评价,也偶有
自我国建立药品审批制度以来,我国的药品审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而作为药品审批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快速审批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保障我国公民的生命健康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药品快速审批程序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制约着我国药品行业的发展。本文从药品快速审批的程序及其完善的角度出发,厘清药品快速审批程序的内容和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在结合域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上级国家机关的帮助职责是我国少数民族治理中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主要是指以《民族区域自治法》为主要内容的为保障少数民族发展而规定的上级国家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对少数民族地方领导、帮助和扶持的责任。现有法学理论对上级国家机关帮助职责的研究并不深入,没有形成完整的帮助职责体系。这一问题涉及上级国家机关帮助职责的学理基础,主客体关系,以及职责内容等诸多问题。构建这一体系,不仅仅是宪法学中关于国家机构的国
一个人,只有实现了由道德认知到道德行为的转化,才能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而在这一过程中,情感是催化剂,也就是说情感是推动大学生由知到行转化的重要推动力量,所以,在某种程度上,道德教育就是情感教育。处于大学阶段的青年学生们,他们具有强烈的情感需求,他们不再满足教师的一家之言,而是更愿意接受情感上认同的道德理论,生理和心理都发展迅速的大学生,情感丰富且多样,表达方式含蓄,情感波动频繁,因此,教师应当适当
孙中山的故乡广东省中山市提出了孙中山文化的概念,正为2016年隆重纪念这位伟人诞辰150周年进行准备,这引起了我的一些思索。大家都知道,文化的定义有300多种,谁也说不周全,但文化的目的是教化人,要落实于人的价值观,落实于人的精神。所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讲过一句很经典的话:文化的最后成果是人格。这使我想起了童年时期的一件往事。我小时候是一个愚钝的孩子,说话口齿不清,走
学校代码:10286分类号:F832.5密级:公开UDC:336学号:161889高管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创业板制造业企业创新投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