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笑话作为民间口头创作,深受广大人民喜爱,笑话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现实、民族心态及价值观。笑话是一种特殊的言语交际类型,它以间接的、隐含的方式来传递交际意图。因此,笑话的语用学阐释符合学理,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以往对笑话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裁方面。笑话的语言学研究主要从词汇学、修辞学角度出发。语用学,尤其是俄汉语笑话的语用学研究较为少见。本文对俄汉语笑话的笑点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语言语用学分析。研究表明,俄汉语笑话的笑点形成机制与预设、语境知识和合作原则等语用因素密切相关。俄汉语笑话的笑点常常因交际双方的预设不符、一方有意违反常识性的预设或由预设的可撤销性而形成。此外,俄汉语笑话的笑点形成机制还涉及交际双方对语境理解上的差别,以及对合作原则的违反。本文以俄汉笑话文本为研究对象,研究材料引自俄汉笑话集及俄汉网络笑话。本文由引言、正文三章及结语组成。在引言部分概述了研究对象、创新之处、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及论文结构等。在论文第一章对笑话的含义做出了界定,简要回顾了俄汉笑话的研究历史。在第二章从语音层面、词汇语义层面对俄汉笑话的致笑手段进行了分析。第三章是全文的重点章节,运用预设、语境及合作原则三种语用学理论比较了俄汉笑话的笑点形成方式。通过比较研究发现俄汉笑话在语用学方面的致笑手段大体类似。若会话参与双方预设不同、预设不当或因上下文因素导致预设取消可促使幽默效果的形成。在会话参与者对语境理解错误、未能准确把握说话人的上下文含义而造成交流误解,以及对国情文化的理解产生偏差的情况下亦可导致笑话笑点的产生。此外,通过违反合作原则的方式以达到幽默效果也是笑话中常用的致笑手段。同一笑话的笑点可由多种语用因素共同作用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