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对原油的依赖程度加大,海外区块成为勘探开发的重要产区。委内瑞拉盆地东南部的奥里诺科重油带是目前世界上储量最大但开发程度最低的石油富集带,MPE3区块自2006年投入开发,截至目前水平井冷采采收率仅为2.5%,大量剩余油滞留地下,对于超重油油藏剩余油问题认识不清楚,开展其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研究势在必行。论文在辫状河储层构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超重油油藏动态分析、基于储层构型模型的油藏数值模拟研究,开展了超重油油藏剩余油主控因素和分布规律研究。论文取得以下研究认识:(1)委内瑞拉超重油油藏流体在开发过程中表现出“泡沫油”特征,生产驱动力包括生产压差和油气重力分异造成的驱动力,在初期水平井冷采开发过程中表现出较高的采油速度以及较低的生产气油比特点,水平井冷采标定采收率为9.62%。(2)利用分区相对渗透率曲线、泡沫油机理化学方程等提高了超重油油藏数值模拟精度,基于油藏数值模拟研究认为,地下流体的渗流规律受储层砂体内部结构以及油气重力分异作用控制。纵向来看,超重油油藏油层下部、构型界面位置、储层非均质程度强的水平井间区域剩余油较为富集;平面上的剩余油富集区呈条带状分布,不发生平面的扩散,主要集中在水平井排间、断层不耦合的主力砂体区域;剩余油在单砂体内的富集主要分布于心滩砂体、泛滥平原、辫状河道砂体等不同类型砂体接触带。(3)指出储层内部结构是影响研究区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地质因素,不同级次的储层构型界面影响油气重力分异作用,遮挡形成剩余油的富集。不同成因类型的构型界面、构型单元构成储层的非均质性,影响剩余油的富集。水平井的特征参数是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工程因素,包括有水平井在油层中的位置、水平井排间距。水平井井间及排间的地层压力分布、水平井网与断层的不耦合也是影响研究区剩余油的重要因素,造成剩余油的局部富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