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肝体阴而用阳理论的意义及其在月经不调发病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运用文献研究和临床流调相结合的方法。1.文献研究:通过对历代文献的梳理,探索“肝体阴而用阳”理论意义及其与月经不调的关系;结合现代医学对月经不调的研究,探讨月经不调的发病机理及证治规律。2.临床调研:设计月经不调症候调查表,收集山东中医药大学中鲁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山东中医药大学校医院名医堂门诊确诊为月经不调患者的一般情况、临床表现和精神状况等诊断资料,并进行辨证分型。探讨肝体阴而用阳理论在月经不调发病规律、临床辨证、体质分型和情志量表调查中的意义。结果:1.理论研究:肝体阴而用阳,是对肝的生理病理特性的概括,肝体之病常以阴血不足为主,肝用之病则常以阳气盛实为主;血是月经的物质基础,气是运行血液的动力,气血和调则月经正常。肝主疏泄、主藏血,与月经不调病证有密切的关系,肝的功能失常,影响冲任,导致月经不调。2.临床调研:在临床调研的176例月经不调病例中,脑力劳动者明显高于体力劳动者。SDS评分大多在40分以上,占82%,有抑郁倾向,说明平素抑郁性格与短期的情志状态是月经不调发病的重要因素。患者急躁易怒、焦虑多疑等偏颇性格占有很大比例,占调查人群的51.7%;生气、焦虑、紧张、压力等情志诱因在该病发病诱因中占49.5%,劳累占27.3%;患者精神状态中抑郁和易怒占比例最大,以上提示平素偏颇性格与情志状态与本病发生有密切关系;劳累耗伤气血,导致气血两虚,与该病的发病有着密切的相关性。在辨证分型中,气滞、血虚、肾虚等辨证类型是月经不调常见类型。疏泄太过,化风化火等“肝用有余”,久病伤及肝之阴血,致使“肝体不足”,导致月经不调。月经不调患者体质以气郁质和阳虚质、气虚质等最为常见,体质类型与月经不调病证之间有着必然的联系。临床调研的6种月经不调病证中,月经后期、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少比较常见;患者在行经期、经质、经量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病理表现,且都有不同程度的痛经。结论:肝体阴而用阳理论对月经不调的发病规律具有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