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博舆论是社会舆论在微博空间的映射,是广大微博用户对于社会事件的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集中表达。微博重塑了社会舆论的生成和传播机制,已成为当代中国“新的舆论中心”。在赋予民众话语权、解决社会矛盾、走向政治民主等方面,微博舆论发挥了积极效应。但是,微博区别于以往网络应用的技术特性,也带来社会舆论表达更多不可控因素的出现。文章从我国微博的发展现状出发,分析微博舆论的传播特征及生成演变过程,总结出微博舆论传播具有传播事实真相、扩大知情权、促进政民沟通、监督政府行为、遏制社会不道德行为等方面的积极效应和正向意义。采用网上田野调查、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微博舆论传播的内容与过程两个层面,分析出我国微博舆论在内容上存在谣言混杂、泛娱乐化、言论过激等问题,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精英“集权”、舆论审判、“多数暴政”、意见领袖引导失当等问题。继而,结合微博舆论生成传播语境,通过内容分析、深度访谈、情绪分析等研究方法,从微博舆情的生存语境、行为主体、管理主体、传播平台等四个维度探究微博舆论存在问题的深层次原因。从微博舆论的生成语境来看,转型期社会矛盾凸显、大众消费文化盛行、网络民粹主义思潮躁动等社会大环境的复杂与变迁,是促成微博舆论存在问题的情境因素;从微博舆论传播主体来看,微博用户的情绪冲动、刻板印象、群体极化等心理失衡现象,是微博舆论问题生成的主体因素;从微博舆论管理主体来看,产业链商家重利益、轻责任的心理和政府主管部门重过滤、轻引导的做法是造成微博舆论存在问题的重要原因;从微博舆论传播平台来看,微博应用的虚拟性、碎片化、移动化、即时性等技术特性则是造成微博舆论出现问题的客观因素。以此为出发点,结合我国当前社会背景,借鉴西方国家的引导和管理经验,提出解决微博舆情现有问题的治理思路,并对以后如何引导微博舆论传播向理性健康提出具体可操作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