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等职业教育是英国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为英国培养从事工农商业生产和第三产业的各种专业性人才,进而推动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发展。1944年《教育法》的颁布和实施,从法律层面确立英国中等职业教育在国民体系中的战略地位。二战后英国政府为了更好地落实《1944年教育法》中的中等职业教育政策,根据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的需要,又陆续颁布了一系列法案,通过立法干预、拨款补助等方式参与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推动了英国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二战后英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在英国工党和保守党轮流执政期间的政治意识形态与教育政策宣言的价值取向中经历了三次变迁的历程:在英国工党和保守党的“共识政治”下英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获得了初步的形成与发展(1945—1978年)。英国政府以《1944年教育法》为基本架构,在凯恩斯主义思想指导下,依据教育公平和社会协调理论,着重通过中等学校体制结构改革,以追求中等职业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共识政治”结束后撒切尔和梅杰执政期间以新自由主义为主要指导思想,引入市场机制,对英国中等职业教育进行改革(1979一1996年)。并以《1988年教育法》为典型代表,通过对中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多样化选择等,以追求中等职业教育质量的价值取向。英国布莱尔和布朗执政期间以“第三条道路”为主要指导思想,以经济学“内生增长理论”为依据,对英国中等职业教育进完善(1997年以来),通过颁布《追求卓越的学校教育》教育白皮书建立新的中等职业教育标准和框架,作为追求中等职业教育兼顾教育公平与质量的价值取向。并建构终身化发展的英国特色职业资格证书体制,以保障每个学生都能获得全面的发展。本研究通过对二战后英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在不同历史背景下的实施过程和实施后的成效与不足分别进行阐述,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二战后英国中等职业教育政策变迁的特征,以期对我国职业教育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提供一定的经验和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