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药材炮制是中药区别于其他植物药、民族药的特征之一,其目的在于“增效减毒”。中药材在炮制过程中,成分的变化非常复杂,常会发生水解、结合、分解、络合等反应。因此,炮制药材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目前我国药材炮制过程的标准化和炮制药材的质量控制研究工作还非常薄弱,导致药材饮片质量良莠不齐,中成药的质量也受到了严重影响。因此,研究炮制药材的快速质量控制,炮制过程中的跟踪分析方法和炮制药材的质量控制指标的建立显得尤为紧迫。目前,中药材炮制研究及鉴别主要以传统的HPLC以及HPLC-MS/MS、气相色谱及其联用技术测定中药中的化学成分含量为主,但此类方法耗时长且无法对药材直接分析,分析通量低,无法实现产品的快速筛查和真伪鉴别。针对此类缺陷,本论文以白术、厚朴、山茱萸三种药材为研究对象,研究考察了敞开式质谱中的解吸附电晕束离子化质谱(Desorption corona beam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DCBI-MS)和纸喷雾离子化质谱(Paper spray ionization mass spectrometry,PS-MS)作为超快速质量控制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结合ChemPatternTM计量学软件处理可有效区分炮制药材和生药材,并可跟踪炮制过程中的成分变化,这对于炮制药材的质量控制有着重要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考察了DCBI-MS用于白术生药材和加热炮制品快速鉴别的可行性,同时原位跟踪苍术酮的转化,在正离子模式,电流为30μA,离子源温度为20℃,氦气流速1.5 mL/min的条件下,检测了60个批次的样品,将所得的质谱谱图数据转化为CDF格式,导入ChemPatternTM计量学软件进行了相似度计算。其结果可用于炮制温度的考察和转化率的跟踪,通过原位探讨得到白术最佳的炮制温度为120℃~140℃。得到生白术的相似度在0.90~0.95之间,土炒白术的相似度在0.83~0.90之间,而麸炒白术的相似度在0.71~0.82之间,直观地将生白术与炮制品分为三类,可作为鉴别白术及其炮制品的依据之一。由此证明本方法在实际应用中也是可行的。(2)通过PS-MS对炮制山茱萸中化学成分进行了归属,ESI-MS对其归属进行了验证,在归属的八个有效化学成分中制品新增的5-HMF和7-α-乙氧基莫诺苷,可以作为鉴别酒蒸品与生药材的依据。考察了山茱萸炮制前后马钱苷与莫诺苷配比的变化,结果表明,生萸肉中马钱苷与莫诺苷的配比在1.1~1.2之间,而炮制后马钱苷与莫诺苷的配比在0.8左右,可以用于炮制药材质量控制的依据。(3)采用DCBI-MS对厚朴生药材和姜厚朴进行分析检测,通过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裂解规律,采集二级质谱MS~2信号,对厚朴酚与和厚朴酚(同分异构体)进行了确证。用HPLC厚朴酚与和厚朴酚的进行准确定量,同时建立了一种新的快速鉴别的方法,用纸喷雾电离技术(PS-MS)检测了30个批次的炮制品和生厚朴,转换为CDF格式导入到ChemPatternTM计量学软件处理,包括相似度、主成分分析、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和聚类分析。生厚朴相似度在0.70~0.90之间,姜厚朴相似度在0.50~0.70之间;主成分分析PC1,PC2,PC3总贡献率达80%以上。偏最小二乘法分析和聚类分析也能分析直观地将生药材与姜制品分为两类,因此,可作为鉴别厚朴与姜制厚朴的依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