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埃希菌流行状况及抗感染治疗研究目的:了解本院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流行趋势及耐药特征;探讨头孢他啶对体外试验敏感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大鼠肺炎的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头孢他啶治疗产ESBLs菌株感染提供实验依据;方法:1)对本院2000~2006年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及耐药性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2)选择三株临床分离对头孢他啶敏感的大肠埃希菌作为试验用细菌,采用气管插管法构建粒细胞缺乏大鼠肺炎模型。根据感染菌株的不同分为Ⅰ组(MIC :0.5μg/ml,非产ESBLs菌株)、Ⅱ组(MIC :2μg/ml,产ESBLs菌株)、Ⅲ组(MIC :4μg/ml,产ESBLs菌株),每组进一步随机分为5个亚组:模型对照亚组和头孢他啶(ceftazidime,CAZ)治疗亚组(200、400、600、800 mg/kg)。各治疗亚组分别于感染后16小时给予头孢他啶治疗,每12小时一次,连续治疗3天;于首次给药后1.8小时和8.4时间采集血液标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法测定大鼠体内头孢他啶的血药浓度;治疗结束后对各组大鼠的生存率进行统计,并于末次给药后6h处死全部大鼠,进行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同时取10倍稀释的肺组织匀浆液100μl,接终于不含药及2×MIC、4×MIC含药M-H琼脂平板上,进行耐药突变体的筛选。结果:1)近年来我院临床分离的大肠埃希菌中产ESBLs菌株的检出率为16.1~53.8%,呈逐年上升趋势;产ESBLs菌株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显著高于非产ESBLs菌(p<0.05);2)各组大鼠的生存率统计显示总体上各组大鼠随给药剂量增加,生存率逐渐增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各治疗亚组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均低于模型对照组,其中Ⅰ组和Ⅱ组中CAZ(400、600、800mg/kg)、Ⅲ组中CAZ(600、800mg/kg)治疗亚组大鼠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较模型对照组显著减少(p<0.05);Ⅱ组和Ⅰ组各治疗亚组组间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Ⅲ组和Ⅰ组各治疗亚组间除CAZ200mg/kg,其余各治疗亚组间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Ⅰ组中CAZ400mg/kg治疗亚组较CAZ200mg/kg治疗亚组菌落计数显著减少,其余各相邻治疗亚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合目标PK/PD参数分析显示,各治疗亚组当%T>MIC(血药浓度超过最低抑菌浓度时间占给药间期的百分比)超过70%较低于40%时肺组织匀浆菌落计数明显减少(p<0.05);各组治疗三天后,从肺组织匀浆中分离的菌株耐药突变频率较高,但各治疗亚组间无差异。结论:本院产ESBLs大肠埃希菌株分离率较高,且表现为多重耐药;头孢他啶对体外试验敏感的产ESBLs大肠埃希菌大鼠肺炎有较好的疗效,但在治疗过程中需要对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根据血药浓度的结果调整给药方案,以达到最佳的抗感染治疗效果。第二部分: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及同源性分析目的:了解临床分离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谱特点;探讨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流行与产ESBLs菌株感染的相关性;同时对临床分离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同源性分析,明确本院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是否与几个同源的高耐药的菌株在不同的科室患者之间传播所致。方法:采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系统及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鲍曼不动杆菌对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对本院2000~2006年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和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分离率进行相关分析;采用复序列引物聚合酶链反应(rep-PCR)对2006年9月-2007年7月临床所分离的33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进行分型,并与耐药谱分型进行比较。结果:1)33株亚胺培南耐药株除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10%,对其他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在54.5%以上。2)经统计分析:近7年来,本院的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逐年增加与产ESBLs大肠埃希菌流行呈显著正相关(rs=0.822, P=0.012);3)33株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分为E1、E2、E3三个rep-PCR谱型,其中E1型27株,占81.8%,为主要的流行型别;而抗生素耐药谱分型方法可分为Ⅰ~Ⅵ六个谱型,其中Ⅰ型18株,占54.5%,为主要的流行型别。结论:我院流行的亚胺培南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分离率不断增加与产ESBLs大肠埃希菌在临床的流行有明显的相关性;我院临床各科室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流行,主要是由于由同一克隆株在不同科室及感染个体间的相互传播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