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服饰是身份和等级的外在表现,具有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功能。本文选择中国古代官僚服饰中的两个主要群体——君与臣,试图从“君臣相通”和“君尊臣卑”两个角度来观察官僚服饰在中国古代两千年中的功能变化,从一个微小的侧面透视中国古代政治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研究发现,随着历史的发展,官僚服饰中“君臣相通”的功能逐渐衰退,“君尊臣卑”的功能则逐渐加强,而贯穿于其中的一条主线,就是君权的逐步加强。“君臣相通”是指君和臣的服饰在款式、颜色等方面具有相通性,具有身份的一致性,它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是君臣在冕服使用中的相通性,君臣通用冕服的种类在逐渐减少,而服冕者的范围也在逐渐缩小。第二,是君臣冠、服款式的统一性,虽然君臣服饰的形制越来越趋于统一,不过每一种冠制或服制所维持的时间并不长,不是被废除,就是成为统治者的专属。第三,是赐服所体现出的君臣服饰的相似性,赐服作为恩赐臣下的的政治手段,被统治者使用的越来越成熟,在中国古代社会后期,虽然统治者对臣下的赐服涉及到皇帝专有的颜色和服饰,但相比前期的赐服,统治者对臣下使用的限制条件也严格了,这些赏赐之物更多的是被收藏起来而不能穿用。所有的这些都表明,随着朝代的更迭,服饰所体现出的“君臣相通”的政治功能在逐渐减弱。“君尊臣卑”是指君臣服饰在款式、颜色等方面的相异性,用以区别身份和等级。关于中国古代官僚服饰的“君尊臣卑”,主要从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一是从宏观的角度,即“服”与“冠”。“服”的差异性是通过服饰所用场合的变化来体现。起初只是君臣参加祭祀及朝会时的服饰有等级差别,隋唐以后君臣常朝之服及办公用服也开始分等,发展到明朝连闲居时所用的服饰也要体现出等级尊卑。随着朝代的更迭,“服”所使用的场合越来越多,体现出来的君臣的等级性也越来越强。“冠”是根据分等依据的变化来体现等级差异的。秦汉以来是依据职位进行分等的,职位不同所戴的冠不同,北朝以后开始根据品级来区分等级,职位分等的功能在逐渐减弱,而品位分等的功能在逐渐增强。依据职位来进行分等所体现出的等级划分功能很弱,但品位分等不同,随着朝代的更迭,对等级的划分越来越细致,这些从冠的冠饰上就能够清晰地分辨出来。二是从微观的角度,即服饰中的元素、细节,主要通过四个方面来介绍。第一,是十二章。根据君臣所用十二章数量的不同来分辨等级,当君臣所用章数相同时,通过服章重复对皇权进行维护。十二章原本用于君臣冕服,明朝时冕服被废,清朝将十二章用于皇帝朝服、吉服之上,成为皇帝专用的纹饰。所有的举措都表明十二章所体现出君臣的等级尊卑秩序越来越强。第二,是龙纹、蟒纹、花纹三种纹饰。龙纹起初是十二章纹样中的一种,君臣可以通用,后来成为皇帝及皇室专用,而皇帝及皇室所用的龙纹又有所不同,这就说明龙纹的地位和等级功能都增强了。蟒纹是清朝王公贵族及官员都可以使用的纹样,通过蟒的形态和蟒数来对不同身份等级进行区分。花纹是唐朝时开始出现的用来区分官员品级的纹样。第三,是服色。主要介绍的一个是颜色在官员等级尊卑划分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体现于品色服之上,另一个是皇室对黄色的专权,通过服饰的颜色就能够辨别君臣的身份。第四,是飞禽走兽纹。它是用来区分官员的文武品级。对服饰细节的介绍可以发现,随着朝代的更迭,用来区分等级的元素越来越多,而且对等级的划分不仅仅限于君与臣、臣与臣之间,皇帝与皇室之间也有了等级划分,这就说明服饰元素的等级功能增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