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街区保护控制导则研究——以天津市五大道历史风貌保护区为例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bs2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历史街区保护方面的理论研究及实践在西方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的影响下,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已经由原来单一的文物建筑保护逐渐发展为多层次多角度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对历史街区的保护也成为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到目前为止,我国的历史街区保护工作更多从规划和建筑单体保护的层面入手,除了对建筑单体的保护之外,对整个地区的控制基本上都停留在二维的、平面的层次,对于街区的空间形态保护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需要的是引入城市设计的分析方法,从空间角度分析历史街区的形态特征及其构成元素,从而更好地保存历史街区的整体空间特色。 本论文的首要目标,是研究城市设计控制手段在我国的历史街区中的应用,并尝试制订适合我国国情和现状的历史街区保护控制导则,为现行的保护规划提供有益补充。同时结合相关研究,力图构建可以应用于我国历史街区的一套保护控制体系,从而更全面系统地对城市历史遗产进行保护。 研究的过程中,对适用于历史街区的城市设计理论、应用城市设计导则的控制方法及西方国家的历史街区保护控制体系做了比较详尽的分析。最终结合我国的实际和前人研究的经验,尝试着提出了历史街区保护控制导则的概念及其制订方法,并以天津五大道历史街区的典型地块为例,制订了地块保护控制导则,并作了不同性质的分地块保护控制导则示例。最后还在本研究及一些相关课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历史街区保护控制体系的构想。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尤其是近几年第三产业崛起,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代表,其规模也已惊人的速度增长,同时带动了大量自然风景区的开发。山岳型风景区作为自然风
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中,我国大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随之也出现了诸多问题。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市区人口和产业不断聚集,形成了城市单中心高度聚集的发
成立于1935年的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简称文整会)是中国最早的专业古建筑修缮保护机构,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机构几经变迁,1990年与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合并成为中国文物研究所。在
学位
推进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是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2006年国务院批准滨海新区成为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新区地位一跃成为
随着近几年中国建筑界逐步走向世界,取得了一些引人注目的成绩,人们开始对中国能否出现世界级的明星建筑师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然而,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只有牢牢抓住中国的根,中国建
“节能省地型住宅”概念,其内涵,就是要把住宅建设发展,建立在资源“节省”的基础上。在保证住宅功能适宜和舒适度的基础上,减少能源、土地、水和材料等资源的消耗,实现住宅建造、
长期以来,由于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制约,我国的乡村住宅建设一度被忽视,城乡发展的差距逐年增大。乡村住宅的再生设计成为近年来中国乡村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农民生活水平
农村是中国几千年来的基本社会单元。然而,作为不对称的城乡二元结构的产物和“让一部分人(在城市中)先富起来”的资本累积结果,农村在整个社会重心中被弱化,农民作为一个数目庞大
重庆轻轨二号线是重庆轨道交通规划“一环九线”中的一线,是重庆市最先建设、开通、运营的轻轨线路,也是重庆市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但是由于轻轨二号线规划设计、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