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素用量对玉米田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

来源 :吉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15次 | 上传用户:syameimarud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碳元素可并称为生态系统中最为基本的两大生命要素,两者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彼此联系、相互制约。“协调氮素供给,改善土壤肥力”是玉米田土壤氮肥合理运筹的最终目标,其通过改善微生物学特性来参与土壤有机碳的转化,最终构建土壤良好的生化性状,这在当前形势下确具有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的双重涵义。鉴于此,本研究拟采用长期定位施肥、小区动态施肥以及室内培养等三大试验手段来系统探索氮素用量及形态组合对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有机碳组分特征的影响。首先,基于长期定位施肥试验,将所选取的三块玉米田按照基础肥力划分为高、中、低三类,通过五个施氮水平的设置,最终比较各施氮水平下土壤微生物学特性及有机碳组分数量间的差异,结论如下:(1)较高基础肥力有利于微生物量氮(MBN)的保蓄,随施氮水平提升,其含量在各肥力区均有增加,当尿素用量增至312 kg/hm2时,中、低肥力区域的MBN含量有所回落;然而,基础肥力间的差异并未对微生物量碳(MBC)产生规律性的影响。蔗糖酶、脲酶及碱性磷酸酶活性随施氮水平增加而有积极响应。基础肥力间的差异影响过氧化氢酶活性对氮素提升的表达。与不施氮相比,少量氮肥供给对蛋白酶活性有所抑制,而增施氮肥则能改善该酶活性;(2)施氮水平对三种不同基础肥力土壤有机碳(SOC)含量的影响规律不一。低肥力条件,增氮会降低SOC的氧化稳定性,不利于肥力保蓄,而适量施氮有利于较高肥力土壤易氧化有机碳(ROC)的提升;施氮有益于高肥力土壤轻、重组有机碳的矿化损失,使SOC趋于年轻化。为进一步明确同等肥力条件、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生化指标对施氮数量的动态响应,我们又采取裂区实验手段对相关内容展开研究,结果表明:(1)不施氮有利于肥力保蓄,而氮肥合理运筹更有利于土壤肥力的稳定输出;高量施氮可小幅提升土壤全氮、全钾的含量,而全磷含量在波动中有所损失;(2)施氮有助于脲酶及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增加,而碱性磷酸酶活性在此过程中遭受不同程度抑制;不施和少量施氮均可促进土壤有机态氮的转化,进而有益于土壤蛋白酶活性的提升;(3)随生育期进行,玉米田土壤MBC先增后减并渐趋稳定,整体看,施氮对MBC保蓄略有促进作用,而MBN先减后增,在不施氮状况下稳定性最佳;(4)适量施氮有益于提升土壤ROC含量及其在TOC中的比例,相反,土壤水溶性有机碳(WSOC)及其所占份额有所降低;(5)0~200 kg/hm2的氮素供应可促进胡敏酸(HA)组分矿化分解,而将氮素用量增至250 kg/hm2后,该组分数量稳中有增;随施氮量增加,富里酸(FA)和胡敏素(Hu)两组分碳含量先增加而后缓慢降低,在此过程,FA组分有所累积,而Hu仅在供氮量为最大(250 kg/hm2)时惰性碳成分才遭受损失。可见,微生物在高氮驱使下更倾向于腐殖化作用;基于有机肥施入,氮素供给能够促进可提取腐殖酸(HE)的形成,150和200 kg/hm2施氮水平下,HE碳含量增加量多由新形成的FA提供,而将氮素用量增至250 kg/hm2后,则其含量累积多由HA提升所致;为阐明氮素用量对土壤生化指标影响的机理及规律,我们又在剔除玉米生产的环境条件下进行了室内纯培养研究。我们以混有秸秆的白浆土作为供试对象,通过氮素用量及不同氮素形态配比的调整来研究混料中有机碳官能团组成的差异、微生物学特性以及有机碳组分数量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在施氮影响下混料SOC和全氮含量在矿化过程中均遭受损失,尽管其速效养分在培养初期有所提升,但最终均有所消耗;(2)尿素在培养之初即可显著提升脲酶活性,高量施氮效果最佳,随残存尿素含量减少,脲酶活性也渐趋平稳,与此同时,碱性磷酸酶、蔗糖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经历先增后减的变化规律,而蛋白酶活性呈上升趋势。整体看,适量供氮(200 mg/kg)确有利于上述四种酶活性的改善;(3)增氮有利于缓解MBC的下降幅度,而减量施氮更有利于微生物固氮的效率;(4)0~200 mg/kg范围内增施氮素可使混料WSOC含量降低,而400 mg/kg氮素则可有效缓解WSOC的损失;增氮能够降低ROC的消耗,而适量减氮则更有益于SOC的稳定;(5)仅有适量施氮才可促进HE含量的稳定;混有秸秆土壤的HA组分,在施氮后,其降低趋势加剧;氮素添加有助于混料的腐殖化作用;在无氮和低氮影响下,混料所提取Hu组分的数量渐趋增高,而将氮素用量增至200 mg/kg后,Hu组分才遭致降解损失;(6)少量施氮对混以秸秆土壤中有机碳官能团组成的影响较大。在施氮影响下,尽管混料中芳香C含量的变化难以归结,但醇羟基C–OH确有被氧化进而向羧基C转化的趋势。200 mg/kg的供氮水平有助于混料HA向FA组分的转化。在氮素形态不同配比添加的影响下:(1)无论施以何种形态氮素,混料中SOM及其速效养分含量均随培养进行而渐趋降低;NO3--N占优,其在矿化等量秸秆过程中消耗的全氮含量最大,相反,NH4+-N则更益于稳定混料的全氮水平;(2)铵硝等比例及以NH4+-N为主要形态的氮素添加有利于混料脲酶活性的延长;(3)NH4+-N可有效抑制碱性磷酸酶活性;铵硝等比例添加更有益于混料蔗糖酶活性的稳定以及蛋白酶、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提升;(4)以NH4+-N为主的氮素添加易使混料MBC含量降低,而铵硝等比例则更益于稳定微生物量,使MBC和MBN的含量水平相对平稳;(5)受施氮影响,混料WSOC的含量随培养进行而渐趋降低,铵硝等比例影响下的降幅更为明显;以NH4+-N为主要供氮形态时,微生物对ROC的消耗程度最大,相反,铵硝等比例施氮更利于其含量水平的稳定;(6)铵硝等比例施氮能够促进微生物降解混料中的Hu组分,而NH4+-N则更利于降低微生物对HE的破坏以及促进HA向FA组分的转化;混料HA组分的矿化分解不受氮素形态影响,在此过程中,其分子复杂程度降低;(7)铵硝等比例施氮更益于混料FA组分的形成,而NO3--N占优的情况下,混料HA组分遭微生物消耗利用的程度较轻。
其他文献
论述三峡工程混凝土施工及温控科研成果及其工程应用.主要成果有:混凝土浇筑以塔(顶)带机为主,辅以大型门塔机和缆机,并实行一整套快速施工工艺和现代施工管理体系;混凝土生
研究绿色企业管理问题,传统煤炭企业供应链研究中主要是应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仿真模型,模型中加入两层中间潜在变量后不能收敛或者预测精度大幅下降,针对煤炭行业供应链仿真
水涝灾害已经成为威胁农业生产的普遍自然灾害之一,增强水涝敏感型农作物的水涝低氧耐受性已成为提升农作物产量的重要途径之一。NO和H2S作为重要的气体信号分子,已经有很多
谭力的“权为民所用 情为民所系 利为民所谋——学习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研讨会上的重要讲话”认为:胡锦涛同志的重要讲话充分体现出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马铃薯是世界范围内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非常丰富的种质资源,其薯肉和薯皮具有白、红、紫等一系列色泽。彩色马铃薯不仅外形美观,而且富含花色素苷,同时四倍体彩色马铃
笔者从事平菇的栽培近30年,对其生产习性有着非常深入的了解。现把制约平菇生产的要素写出来供大家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防洪堤工程作为防洪减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质量不仅关系到工程安全,还直接关系到保护对象及周边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由于保护范围大、涉及面广,防洪堤工程建设质量问题
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我们身边,学习数学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我们要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生活中的数学现象和问题,逐步带领学生揭示数学本质。
宽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WFOCT)是一种非侵入式、高分辨率层析成像技术。为了研究WFOCT的关键技术并使WFOCT系统具有较高的横向分辨率,从宽场光学相干断层成像系统的基本原理
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是土地整理项目的核心,不同地区进行规划设计所受到的限制因素不同。分析不同区域环境的地域条件对土地整理规划设计的影响,能够使土地整理规划设计更具操作性